第9章(2 / 3)

樂石

或問曰。秦始皇嶧山刻石文雲。刻茲樂石。樂石何也。答曰。許慎說文解字曰。磬。樂石也。樂石即磬也。禹貢稱徐州。嶧陽孤桐。泗濱浮磬。言泗水之濱有石可以為磬。蓋秦之所刻即是磬石。近泗濱。故謂之樂石爾。所以獨嶧山之文以稱之。他刻石文則無此語也。而近代文士遂總用碑碣之事。蓋失之矣。

或問曰。俗呼某人處為某享火剛反。其義何也。答曰。此是鄉聲之轉耳。鄉者。居也。州鄉之鄉取此為義。故子產有雲。毀於西鄉。又向對之向。古文典籍卒無向字。尋其旨趣。本因鄉字始有向音。今之向字若於六書。自是北牖耳。詩雲塞向墐戶是也。

迥遠之迥。今俗讀之音戶鎣反。按潘嶽西征賦雲。覽亡王之驕淫。竄南巢以投命。坐積薪以待然。方指日而比盛。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遼迥。以韻而言。或有此音矣。

上下

荀爽與李膺書雲。舍館上下。福祚日新。此蓋古來人士致書相問之常辭耳。凡言上下者。猶稱尊卑總論也。此類非一。是以王逸少父子與人書。每雲。上下數動靜。上下鹹宜。上者屬於尊親。下者明謂子弟。為論及彼之尊上。所以上字皆為縣闕。而江南士俗近相承。與人言議及書翰往複。皆指父母為上下。深不達其意耳。

孟仲叔季

元者。始也。孟者。長也。伯。仲。叔。季。亦以次序相承。是以古人立名字。多依此為義理。元將。仲將。元方。季方。孟丙。仲壬。孟堅。仲叔。伯符。仲謀之類是也。今流俗君子不思其義。或兄弟四五同稱一仲。昆季十數。但連一叔。失之遠矣。

鉉者。鼎之耳。易稱金鉉。玉鉉是也。扃者。關也。禮雲。入戶奉扃。今之宮中猶呼門戶短關以關鈕者為門扃。又左傳雲。楚人惎之脫扃。莊周雲。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皆謂鈕屈之內小關者爾。而禮器有鼎扃者。字或亦作鼎。謂橫關之物以扛舉之耳。所以貫鉉。非即鉉也。而先儒說者讀扃為鉉。合作一物。失之遠矣。若謂鉉非鼎耳者。易辭不應雲黃耳金鉉。據此而言。非鼎明矣。

許氏說文解字解示字雲。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從三垂。日月星也。蓋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所以禍。福。禨。祥。神。祇之字皆從於示。而周官古文所論神祇皆以為示字。蓋古從省借耳。今之學者不知示字本義。便同福。祥之屬。字皆從示。乃雲祇旁立字。此不究其源也。

怨偶曰仇。義與讎同。嚐試之字。義與曾同。邀迎之字。義與要同。而音讀各異。不相假借。今之流俗。徑讀仇為讎。讀嚐為曾。讀邀為要。殊為爽失。若然者。初字訓始。宏字訓大。淑字訓善。亦可讀初為始。讀宏為大。讀淑為善邪。

愈。勝也。故病差者言愈。詩雲。政事愈蹙。楚辭雲。不侵兮愈疏。此愈並言漸就耳。文史用之者。皆取此意。與病愈義同。而江南近俗讀愈皆變為踰。關內學者遞相放習。亦為難解。

舍字訓止。訓息也。人舍屋及星辰次舍其義皆同。論語雲。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謂曉夕不止息耳。莊周雲。百舍重趼。謂在道多止息耳。今人皆不言舍。盡改音舍。違義借讀。於理僻謬。

飭者。謹也。敬也。音與勅同。字從食從力。其修飾之字從巾。書雲。飭天之命。月令雲。飭喪紀。考功記曰。飭力以長地財。謹按呂後詔稱。高皇帝匡飭天下。武帝詔稱。飭躬齊精。並是謹敬之義。諸如此類。文籍有用飭者。其意皆同。曲學之士不能詳別。遂使書寫訛謬。飾。飭兩字混而為一。並食傍作芳。縱或知有勅音。止謂借飾為飭耳。全不辨者。總讀為飾。蓋大失之矣。

陵遲

蔡南問。幹鑿度雲王道陵遲。何謂陵遲。董勳答曰。舒疾有節。禮雲。喪事雖遽不陵節。是王道越於遲節。言教不行也。按陵為陵阜之陵。而遲者遲遲微細削小之義。今俗語猶然。又遲即夷也。古者遲。夷通用。書稱遲任有言曰。遲字音夷。亦音遲。淮南說馮夷河伯。乃為遲字。史籍或言陵遲。或言陵夷。其義一也。夷者。平也。言陵阜漸平。喻王道弛替耳。越於遲節。曲而未允。

獻左氏傳

蔡南問。北平侯始獻左氏傳。北平侯從誰得之。董勳答曰。諸奇書左傳。周禮之屬。悉從河間王所得也。按許氏說文解字序雲。北平侯張蒼獻左氏春秋傳書。張蒼本以客從高祖。曆位諸侯相。禦史大夫。蒼凡好書無所不觀。無所不通。孝文四年為丞相。百餘歲。孝景五年薨。而河間獻王。景帝之子。校其年月不相及。殆非獻王所得明矣。

或問。易雲失前禽。唯謂鳥耶。及其獸耶。董勳答曰。凡鳥未孕者為禽。鳥獸通耳。按言通是也。未孕非也。禽者取禽製於人。不別孕與未孕。禮雲。猩猩能言。不離禽獸。傳曰。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獸。豈論孕不孕乎。又傳稱收禽挾囚。漢高祖雲此其所以為我禽。諸如此類。皆屬於人。亦取禽製之義。豈又辨孕育哉。爾雅雲。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自是總別飛走大名。與禽製之義不相妨也。

關雎

蔡南問。詩關雎。屍鳩於今何鳥。董勳答曰。舊說雲。關雎。白鷢。屍鳩。鵩。未之審。按關關。和聲。雎鳩。王雎。詩序總撮句內二字以為篇名耳。不得即呼雎鳩為關雎也。譬猶交交桑扈。豈可便謂桑扈為交桑乎。於嗟乎騶虞。豈可謂於騶耶。問者混糅。答又不析。俱失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