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始寫一篇關於壟斷競爭貿易模型的論文。當年7月,他把這篇論文提交到國民經濟研究局的暑期研討會上,參加這個會議的都是當時國際上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當他開始宣讀論文時,人們沒有加以注意,都在相互交談。漸漸地,大廳安靜了下來,人們停止交談,專心地傾聽克魯格曼的演講。
於是,克魯格曼一夜成名了!克魯格曼回憶道:“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90分鍾。”接下來的日子裏,榮譽和金錢接踵而未,克魯格曼開始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發表演說,參加研討會,會見各式各樣的人。
在外人看來,克魯格曼混得很不錯:年紀輕輕就成為終身教授,拿著豐厚的薪酬、常常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參加各種會議,甚至還寫出了幾篇挺好的論文。不過,克魯格曼的內心極為失落,他說:“和世界上99%的人相比,我沒什麼可抱怨的。但我的參照對象是同輩中最成功的經濟學家,我還沒有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上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風暴使全世界麵臨經濟全麵衰退的危機。這場危機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來說,卻使他的學術名望達到了巔峰。
1994年,在亞洲經濟一片看好聲中,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克魯格曼語出驚人,他在權威學術雜誌《外交事務》雙月刊上發表專文,批評亞洲模式側重於數量擴張,輕技術創新,所謂的“亞洲奇跡”是“建立在浮沙之上,遲早幻滅”。因為僅靠大投入而不進行技術創新和提高效率的做法,容易形成泡沫經濟,在高速發展的繁榮時期,就已潛伏著深刻的危機,遲早要進入大規模調整。在亞洲經濟玫瑰滿途的日子,克魯格曼教授的論斷猶如樂章中的不和諧音,尖銳刺耳,舉世為之嘩然。
3年後的金融風暴印證了他的獨具慧眼,也奠定了他作為新一代經濟大師的地位。克魯格曼教授以其先知先覺的預見性而贏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他總是超前別人兩步”,《財星》雜誌對他的創造力充滿敬仰。克魯格曼被譽為凱恩斯以來文筆最好的經濟學家,也是最著名的新生代經濟學家之一。
2008年底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後,愛他與恨他的人都表現出極端的情緒。愛他的人說:“假如我擁有保羅十分之一的頭腦和二十分之一的勇氣,那我將成為這個世界最幸福的人。”而質疑他的人則對其學術水平發出詰難。“我這裏可沒有什麼雍容肅穆的著作”,克魯格曼說:“我一直追求的是真理和美女。那些總是正襟危坐、沒有一絲怪念頭的人,幾乎從來不會提出新穎的見解。”
【知識鏈接】保羅·克魯格曼的著作
主要代表作有:《期望減少的年代》、《亞洲奇跡之謎》、《蕭條經濟學的回歸》、《流行國際主義》、《國際經濟學》、《大破解》、《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知》等。
保羅·克魯格曼其他已在中國出版的著作有:
《地理和貿易》,國際經濟學譯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彙率的不穩定性》,國際經濟學譯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流行的國際主義》,國際經濟學譯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戰略性貿易政策與國際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譯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克魯格曼國際貿易新理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市場結構和對外貿易政策——報酬遞增、不完全競爭和國際貿易》,上海三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