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財務監督需解決的問題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小學校規模都在不斷擴大,財務工作的地位與作用日益突出,財務監督管理工作的難度也隨之增加。加強和完善中小學校財務管理體製,對於提高學校總體管理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學校在財務監管上采取了財務工作責任化、財務管理製度化、內部監管自覺化等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然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小學校財務監督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落實不全麵。個別單位或人員沒有真正認識到財務管理工作對學校財政財務管理行為的重要保障作用,平時審計中遇到一些人存在這樣的想法:“財務管理太枯燥、太籠統,我就管著這麼幾個人、經費也不多,我就是閉著眼也糊弄不了我”,“這樣管理、那樣管理,管理製度多了,縛手縛腳,不利於工作開展”,我認為這些認識是錯誤的、片麵的,他隻是看到了財務管理對經濟行為的製約,沒有認識到隻有加強財務管理才能保障經濟行為的順利進行。財務管理就是將一些財務製度落實到某項經濟行為中的一種活動。管理無處不在,範圍很廣,單獨對某項管理來說,製定製度是前提,規範落實行為是手段,取得合法、效益的結果是目的。

學校財務管理就是用一些財務製度來規範學校及其人員日常的經濟管理行為,去取得合法、效益結果的一項活動。即使一部分人甚至多數人對財務製度的某個或某些規定都認為不合理,但也必須要執行,因為製度具有強製性。由於認識上的不足,導致一些問題的產生,如:在工作管理上,重業務管理輕監督管理,某件事情,安排人去做就行了,做得怎麼樣?是否存在瑕庇或漏洞?無人問津、沒人負責;在資金使用上,重花錢輕效益、重運作輕規範、重合理輕合法,上個項目、搞項投資,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社會影響出來了,但是沒有實際利用效果、管理極其混亂、資金來源又存在問題,誰負責?怎麼負責?

這樣的事情在社會上、各部門也不是個別現象,從國家審計監督的角度講,過去由於缺乏統一的定性、量化指標評價體係、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等原因,對這種事情也重視不夠,但是,近幾年國家審計署在發展規劃中和有關文件上多次、重點強調,要求各級審計機關逐步、有效地開展效益審計。經濟效益審計就是由專職機構和人員,采用專門的程序和方法,取得審計證據,對照選定標準,以評價、衡量和證實被審計單位或項目經濟活動所體現經濟效益的優劣,以促進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加強宏觀調控的一種獨立經濟監督活動。通過定義不難看出,就是要對被審計單位或項目的經濟效益進行監督,評價效益,目的是規範投資行為,推廣好的經驗做法、查處嚴重損失浪費國家資財的問題。今後,效益審計將成為地區內社會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理應引起大家和社會各界的足夠重視。在資金使用上,更有甚者,個別領導任職到期,即將離任時對經費沒有規劃,花費較大,有突擊花錢現象,給下任領導工作帶來不便,這既是一個嚴重的違紀違規問題,也從側麵反映出一名領導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修養存在問題;在財務人員的任用上,重業務能力輕職業道德培養,往往會出現問題,影響了單位資金的安全。

(2)內控製度不健全,執行製度效果差。財務管理的內容和實質就是內控製度的製定和執行,隻有通過製定內控製度、並在工作中嚴格執行,才能達到和完成財務管理的目標。一提到內控製度,首先讓人想到的就是兩個詞:“健全”、“有效”,通俗的說,健全就是工作前應該想到的問題都想到了,有效就是不論做什麼工作都是按照應該想到的去做。人既是內控製度的製定者、也是執行者,內控製度的設計理念就在於,任何人在內控環節上作任何事都要受到一方或多方的監督、並且這些事情都會保留下運行軌跡或證據。內部控製是健全性和有效性的有機結合,那一方麵存在問題都會影響財務管理工作。

在內部控製健全性方麵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組織機構的職責權限界定不清,比如:有些單位也設置審計科或專職審計人員,但實際上審計科與財務科是兩個科室一班人馬或者專職審計人員是由財務人員兼任,這種情況下怎麼審計?自己監督自己會起到什麼效果?結果可想而知,這樣的內部控製製度僅僅就是個擺設;再比如:有些單位也製定了財產物資管理辦法,並規定財務科管賬(或者總賬)、總務後勤管卡(或者明細賬)、使用部門(或人員)管實物,各負其責、要求有效的保證單位資產的安全和完整,製度製定了、上牆了,但是製定製度的人沒有認識到內部控製是一項動態的、複雜的流程,財產物資定期盤點誰有權利提出、誰必須配合、怎樣配合,財產物資發生了報廢、毀損、遺失、處理由誰負責、並及時通知到其他控製環節等的問題卻沒有明確規定,在辦法中往往缺少的就是部門間溝通、控製環節上的權利和責任問題,這樣的製度缺乏可操作性,讓人怎麼執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