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素質教育的管理
校長全麵管理和工作規範技巧校長教學工作與素質教育的管理第一節素質教育管理概述
1.素質教育的涵義
素質教育的概念
素質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素質概念是生理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即“遺傳素質”。《辭海》寫道:“素質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麵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係統方麵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這是關於狹義素質的典型解釋。廣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後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指的是廣義素質。
關於素質教育的含義,我國教育界對中小學素質教育內涵的研究,由於角度不同,給素質教育下的定義(或作的解釋)不盡相同。有人依據“強調點”歸納“素質教育”有9類15個定義。這9類定義,有的屬於詞語定義;有的屬於哲學定義;有的強調以人的發展為出發點;有的同時強調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有的強調公民素質;有的強調先天與後天相結合,有的把各種素質平列;有的試圖劃分素質層次;還有的強調通過科學途徑充分發揮天賦。
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幹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麵向全體學生、全麵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麵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內在素質和外在的素質。內在素質主要是人對世界、環境、人生的看法和意義,包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也就是一個人的對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為人的“心態”。外在素質就是一個人具有的能力、行為、所取得的成就等。
素質教育的特點
綜觀素質教育的定義,雖然表述不一,但有著共同特點:
(1)認為素質教育是以全麵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
(2)認為素質教育要依據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實際需要。有的定義雖然隻提到人的發展,但並非是不考慮社會需要,而是針對“應試教育”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偏向而突出強調人的發展。
(3)在某種意義上,素質使人聯想到潛能。這些定義都主張充分開發智慧潛能。
(4)不僅主張智慧潛能的充分開發,而且主張個性的全麵發展,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
作為定義,既要簡潔,又要能涵蓋要領的本質特征。依據這一要求和以上的分析,可以試將素質教育定義為: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麵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個體性,注重開發人的身心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