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領導工作管理

校長全麵管理和工作規範技巧校長領導工作與組織製度的管理第二節學校領導管理組織

1.學校管理過程的運行

學校管理過程包含了許多環節,這些環節前後銜接,相互依存,彼此製約,構成了學校管理的程序。學校管理有繁有簡,從而導致環節有多有少,環節多的要經過事先調查、谘詢、預測、計劃、組織、指導、指揮、協調、教育、激勵、監督、檢查、評定、反饋、總結、修正等等,簡單的隻需要經過幾個環節,這些環節,有的是一般環節,有的是基本環節。所謂基本環節,就是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一般認為基本環節有四個,即製訂計劃、組織執行、督促檢查、總結提高。

製定計劃

學校管理過程的起始環節是製定學校工作計劃。計劃是全校員工的行動綱領,是管理過程後繼環節的依據。學校有了工作計劃,就能保證學校工作有目標、有組織、有措施、有步驟,使全體員工職責分明,步調一致,共同實現預期的效果。

管理活動的重要依據之一就是預先製定好的計劃,通過計劃開展管理活動,才屬於科學管理。計劃就是提出目標,明確任務。不論是長遠規劃也好,還是短期安排也好,都規定了在一定時期內要完成的任務。凡盲目的、混亂的、被動的管理,必然是無效的或效率很低的管理。製定計劃的重大意義,就在於做到有目的地管理,井然有序地管理,主動地管理,從而提高管理效率。

學校工作計劃是指導學校工作的基本文件,它是在一定的觀念和政策的指導下,為實現學校工作的任務和目標而對學校工作的內容、規則、步驟、資源分配以及方式方法的通盤預先安排。

製定學校計劃可起到如下的一些作用。第一,為學校的高中層管理人員提供明確的方向政策,以便作為指導和協調的方針。第二,通過說明學校工作所要達到的最終成果及其標準、工作步驟和日程,使每一個員工明白對全校、所在部門及個人的期望是什麼,同時使每個部門和每個人明白自己與其他人的工作聯係,以加強彼此的協調。第三,預先估計在計劃執行的過程中會發生些什麼問題,以便提高警惕性,做好心理準備。

製定計劃,不能憑空妄想,更不能異想天開,要立足現實,這樣,製定出來的計劃,才能起指導作用。製定計劃的依據主要有兩個方麵。

(1)上級指示。其中包括國家在教育方麵的方針政策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具體指示。這是保證學校社會主義方向的重要方麵。

(2)學校實際。可分兩個方麵,一是學校前期管理的情況,包括成績、缺點、問題。這主要是指製定計劃的部門和人員的工作基礎,已做了些什麼、還未做什麼、結果怎樣。結果反映在前期工作的總結之中,因此前期的總結應成為後期計劃的依據。二是當前的實情,這主要是指製定計劃時的人力、物力、財力的狀況,工作對象的主客觀條件,以及與前期工作相比,出現哪些變化了的因素。相對來說,先前結果是“死”材料,當前的實情則是“活”情況,要重在調查,重在分析,使“死”、“活”兩方麵的內容結合起來,構成製定計劃的實際基礎,這是計劃的立足點。

在製定計劃時,要注意把上級的指示與學校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這是製定好計劃的關鍵。因為上級不可能針對每個學校的具體情況,告訴你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隻能從大的方麵來提出要求。另外,各校情況不同,新校與老校,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條件較好和條件較差的學校,規模大的和規模小的學校,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彼此差距很大,因此製定的計劃不可能相同。

要科學地把上級指示與本校實際結合起來,就必須有科學理論作指導,包括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方法論和教育科學理論。具體地說,就是要做到實事求是,從學校實際出發;外校的經驗也要參考,但不能照抄照搬。凡是行不通的計劃,不起作用的計劃,都是脫離實際的計劃。凡是沒有按教育規律、管理規律行事的計劃,必然導致德、智、體諸方麵失調,使學校工作出現這樣那樣的偏差。

在管理活動的全過程中,計劃環節是起點。但是,這並非是幾何學上的“點”,而是一“線段”。計劃作為一個管理過程階段,有它自身的起始點和終結點,也都是一個或長或短的動態過程。無論怎樣說,計劃的製定都有一個方法的問題。計劃有多種類型,按時間分,有學年計劃、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按大小分,有整體計劃和局部計劃;按性質分,有學習計劃、體育計劃、德育計劃、衛生計劃等等。不論采取哪種方法,也無論哪種類型計劃,製定時都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把上級的指示與學校的實際有機結合。上級的有關文件、指示是製定計劃的方向保證,因此要認真領會文件精神。學校實際是製定出的計劃效益性的保證,因此要認真分析校情,對前一段管理工作總結出來的成績、缺點、經驗作認真總結。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會使計劃製定得切合實際。

(2)調動積極性。製定計劃,必須上下結合,調動兩個積極性:一是領導的積極性;二是教職工的積極性。要使製定計劃成為教職工的自覺要求,使教職工感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不是被動地接受任務,執行任務。任何圖省事的做法,必然影響教職工在“執行”環節中的積極性。

(3)校長決策。決策是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活動,是計劃工作的核心部分。著名管理專家西蒙說過:管理就是決策。作為對全校所有教育教學活動負責的領導——一校之長,要善於集中廣大教職工的正確意見,為最後整理好的計劃拍板。

計劃是行動的綱領,是管理活動的重要依據,它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才具有指導性作用。

(1)超前性。這是計劃首要具備的條件之一。如果不具備超前性它就不能稱之為計劃。學校計劃的超前性,是建立正常教學秩序、提高管理效率不可缺少的條件。

(2)目標明確化。所謂目標,是指一定時期內要完成的任務。全校有全校的任務,各教研組、各年級、各班乃至每個教職員工都有自己的任務。首先是全校性的任務必須明確,然後逐級具體化,這樣才能增強每個成員的責任感,鼓舞和激勵群眾努力工作。

(3)要體現針對性。計劃必須體現針對性,要有的放矢,要體現特色,體現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如果甲校的計劃同乙校的計劃沒有什麼區別,今年的計劃同去年的計劃沒有什麼兩樣,這樣的計劃就很難起指導作用。

(4)目標適當。如果計劃中的要求太高,就實現不了。而要求太低,則激不起幹勁和熱情。所以計劃中提出的任務、要實現的目標,必須是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

(5)便於檢查。計劃不僅要執行,還要檢查。從定計劃的時候起,就要考慮到計劃的執行和檢查。凡是不好執行和不便檢查的計劃,多半是空洞的、抽象的計劃。因此計劃的內容,既要具體,又要簡明扼要,切戒說空話、套話。因為計劃不需要講很多大道理,不需要做理論上的闡述。一般說來,計劃應包括的主要項目是:任務要求、完成措施、完成時間、執行人等。

(6)留有餘地。製定出的計劃,應具有相當的彈性,或預先擬定出處理不同問題的多種工作方案,以備將來適應形勢的變化和發展。

實施執行

執行是把計劃從設想變成現實的一種活動,是管理過程的中心環節,是管理工作的重點、難點,也是管理人員花費心血最多的地方。

校長作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活動的領導人,在執行階段,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呢?學校管理活動是十分繁雜的,光一項管理活動的執行環節,就由組織指導、協調、教育、激勵等一係列子環節組成,因此,要領導者身先士卒帶頭去執行計劃,是不切實際的,雖然有時是必要的。在大多數情況下,領導者的職責,不是埋頭執行計劃,而更主要是做好組織、指導、協調、激勵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