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校長的領導藝術運用
校長全麵管理和工作規範技巧校長的領導形象與領導藝術第一節領導藝術的提升
1.校長應重視領導藝術
校長是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的具體實施者,是教師的領袖和學校的靈魂,是領導學校走向現代化的領軍人物。中學校長的領導能力和領導藝術直接關係到中學教育的發展水平,影響著學校的辦學效益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的教育新背景下,加強中學校長領導藝術研究,全麵提高中學校長領導水平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學校長領導藝術內涵分析
所謂導就是在一定的環境及條件下,預先設定,率領、引導組織或個人完成工作計劃、實現目標任務。領導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藝術。領導藝術作為管理學的研究重點,是指領導者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表現出來的創造性和有效性。領導藝術是領導者個人素質的綜合反映,它因人而異,具有隨機、非模式化的特征。
在領導藝術方麵,中學校長既有與其他行業、部門管理者相同的特點,又有自己的獨特性。具體來講,其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麵:
(1)是創造性。
創造是校長領導藝術的生命,是領導藝術的本質屬性之一。
(2)是多樣性。
表現在中學校長領導藝術的個體差異性、鮮明獨特性以及內容上的多層次、多側麵性。
(3)是機變性。
指領導者善於從實際出發,機智靈活、隨機應變地處理各種學校問題。
(4)是經驗性。
經驗是領導藝術的源泉。
(5)是適中性。
體現在管理過程,既不超越被領導者的思想、業務水平和所處的實際條件,又不落後於被領導者的要求和能力。
(6)是情感性。
情感性是領導藝術的依托。沒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相互的尊重、理解、信任和溝通,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領導藝術。
(7)是速效性。
是領導藝術在領導效能上的體現。八是技巧性。表現為善於巧妙、有效地運用各種領導方式、方法,使其達到熟練自如。九是科學性。是領導藝術的本質特征,與玩弄權術、翻雲覆雨有著本質的不同。
中學校長應具備的基本領導藝術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學校管理也呈現出一係列新的特點:自主性逐步加大,開放性不斷拓寬,民主性正在加強,加之信息化建設的迅速發展,特色化辦學的發展趨勢,學校間競爭的日趨激烈,這一切,給中學校長領導藝術的塑造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要求校長具有多方麵的領導藝術。
(1)統帥全局的藝術。
校長要對學校全麵工作負責,就應當具備把握全局、統帥全局的藝術。學校工作涵蓋德育工作、教學工作、後勤工作等,它們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係,從而形成一個多層次的縱橫交錯的整體。整體與部分是客觀事物普遍聯係的一種形式。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就會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因此,校長在把握整個學校全局工作的同時,要協調好各個部門的工作,使整體功能達到最優化。
(2)激活教育資源的藝術。
辦好學校需要資源。校長要學會統整校內校外資源,發揮它們的優勢。校內資源不僅包括人力資源,如領導幹部、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還包括教學設備等硬件設施及校風學風等軟件資源。而在校外,上級部門、學生家長等都是實現教育目標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源。這些資源的分散性要求校長善於開發、引導、組織、激活種種資源使之形成有效的合力,實現其教育價值。所以,校長不僅要調動校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還要盡可能地與社會各方麵進行交往,爭取把校內校外的教育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教育力量。因此,校長應努力提高自己激活教育資源的能力,把學校辦得更出色。
(3)指導教育教學的藝術。
指導教育教學是校長主要的日常工作。校長領導教育教學工作,主要是對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的領導。校長要隨時掌握整個學校教育教學的思想動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抓住關鍵問題,遵循教育的規律去解決問題,時刻把握和保持正確的教育方向。校長要參與教育教學活動過程及其質量的研究,組織、引導和啟發教師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探討中解決問題,在總結中提煉經驗,上升為理論。校長要取得指導教育教學的主動權,就要掌握各門課程的大綱和教材,並精通若幹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掌握現代信息教育技術。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不具備教學計劃裏所列的各門學科的知識,就沒有可能領導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精通業務是擺在校長麵前的一項迫切而又艱巨的任務。
(4)科學決策的藝術。
所謂科學決策,就是說決策要符合實際。校長要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依據教育的客觀規律,吃透上級指示和決定的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縱觀全局,根據學校的曆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創新的精神和膽略,作出切實可行的計劃、方案等決策,盡可能避免決策失誤。
(5)組織協調的藝術。
組織藝術是領導者順利實施方案的保證。中學校長的組織藝術主要表現為善於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建立一個團結一致,目標明確的集體,依靠和發揮大家的智慧去完成任務。要達到這個目標,校長就要具有協調上下、左右關係的能力。在校內,要協調好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的關係,建設~個目標一致、真誠相待、相互支持的領導班子。還要與全體教職工協調一致,均衡各方利益,善於把消極因素化為積極因素,以發揮最佳的整體功能。在校外,要協調好與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方麵的關係,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