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校長樹立威信的方法

威信,就是威望和信譽。心理學認為,威信是一種客觀的心理現象,它是指人們對自己的領導、上級、長者、老師、家長等所持的一種認可、信賴與尊敬的態度。任何社會組織作為具有一定行為意向的人群集合體,為了實現統一的組織目標,必須由有威信的領導者來實施管理,嚴密組織起來的現代社會更是如此。教育是一種培育人的活動,學校管理的對象是人,校長在學校中威信的獲得,不僅在於他的領導權力和地位,更在於師生員工在心靈上對校長具有的品德、智慧以及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與認真負責等高貴品質的折服,而不是對校長擁有的權利的“懾服”。這種威信才是校長威信的真正涵義,才是真正具有教育力量的。一個校長有威信,就能得到群眾的尊重、信賴和擁護。威信是校長多重素養和人格力量的集中體現,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順利開展管理活動最寶貴的東西之一,對於辦好學校有著重大意義,第一,校長有威信,做出的決定就能暢通無阻,就能在全麵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現學校的管理目標、處理學校的各項事物過程中,促使學校成員堅信校長決定的正確性,主動給以認同和接受,並很快誘發行為意向。第二,校長有威信,才能有效地促使學校領導集體成員認識一致。行為協調,團結合作,最充分地體現學校領導集體的凝聚力,增強學校領導班子的戰鬥力。很難設想在一個校長缺乏威信,領導集體成員認識分歧,互相牽製,互相拆台,有令不行,有禁不能止的學校,領導能夠帶領師生員工完成好教育教學任務。第三,校長有威信,有利於校長行政決策得到師生員工的認可、支持和執行。校長作為決策人,通常站在整體的角度,全盤運籌,做出決斷,而師生員工以及學校內一些部門的領導由於工作性質或其他原因,往往站在局部或個人的立場上,對校長的決策進行評判,甚至自覺不自覺地產生抵觸情緒。但有威信的校長必然在師生員工及某些部門領導中產生“皮格馬利翁”效應,使之積極配合,主動支持,紮實執行。這對於行政決策的順利實施十分重要。第四,校長有威信,就能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和積極進取的工作氛圍,把各種內耗降低到最低限度。即使產生矛盾,意見分歧,也能及時得到協調和解決;如果校長缺乏威信,人際間“扯皮拉筋”的事就會越來越多,即使校長出麵幹預和調解,也不會有人聽或少有人聽,甚至可能使矛盾激化。總之,校長建立了威信,對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對於增強學校領導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對於穩定教師隊伍,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對於培養出好的校風、教風、學風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事實表明:一個沒有權力欲望,隻有事業追求的校長,他的影響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充分發揮,就能促使教職工素質優化,提高育人功能;反之,一個居高臨下,濫用權力,自為人主,安於平庸的校長,他的負麵影響,必然是把人搞懶,把心搞散,把校搞垮。校長有沒有威信,關係著學校的興衰成敗。有威信的校長能彌補權力命令的不足,成為積極影響人們心理和行動的力量。權力通過威信內化,就能使校長權力產生的“勢能”與教職工參與施政的“動能”交互聚合,充分發揮,形成九牛爬坡,人人奮力的局麵。校長的威信哪裏來?一是靠自己努力創造;二是靠社會輿論的宣傳。從心理學角度講,輿論的強化作用可造成人們趨附性傾向,在一定條件下成為影響人們思想和行動的強大力量。校長如常常得到上級領導的稱讚或同行權威者的首肯,就能擴寬影響麵,提高威信值。但這畢竟是外加的。作為校長個人,應該積極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去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樹立自己的威信。校長的真正威信,既不是上級賦予的,也不是自封的,更不是靠四麵討好、八麵玲瓏取得的,而是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加出色的政績換來的。根據許多校長威信形成的實踐,有如下經驗值得借鑒。

樹立六種觀念

(1)有“一碗水端平”的領導觀。

校長在待人處事時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公道正派,一視同仁。要做到這點,校長要過好兩關:一是思想上的平衡關。即把學校各項工作看作為一個整體,同等重視。把師生員工作為學校的主體,和領導擺在同等位置。二是工作上的親疏關。即不論關係親疏、共事長短、交往深淺,都要不偏不倚,同等對待。如在教職工考評、晉級、分房等方麵,校長就應堅持原則和標準,切不可感情用事,是非顛倒,處理不公。

(2)有關心教職工疾苦的群眾觀。

校長既是學校的帶頭人,又是群眾的公仆。因此,關心教職工的生活和工作是應盡的職責和義務。教職工難免遇到婚姻、住房、就醫、子女就讀、就業等問題,校長要深入了解情況,對於合理而又可以解決的問題,要盡力予以解決;對於合理的但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一方麵要講清道理,另一方麵要積極創造條件,使其逐步得到解決;對於不合理也不應解決的問題,既不能遷就,也不能置之不理,要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使教職工自覺調節需求,做到“欲不逾矩”。在政治思想和教學業務上,要盡可能提供與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通過多種途徑對教職工思想上引導,師德上規範,業務上培養,使他們產生信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