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關允想起一個問題:“縣長,蔣書記應該清楚,陳恒峰省長平墳複耕的政策沒有得到省裏一號的支持,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暗示李永昌什麼?”
如果蔣雪鬆假裝不知平墳複耕政策背後事關省委一號和二號之間的理念衝突,不對李永昌有所暗示,豈非說明蔣雪鬆對李永昌的支持,也不過爾爾?
冷楓罕見地露出一絲笑容:“小關,你不簡單,看問題的角度很準,也很細心。你提出的問題,確實是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嗬嗬。”嗬嗬一笑之後,他卻沒有進一步的解釋。
沒有進一步的解釋就是解釋了,關允明白了,到底蔣雪鬆和李永昌之間是什麼關係,冷楓現在還不清楚。但關允已經清楚了一點,在平墳複耕政策的問題上,李逸風和冷楓將李永昌當成一張不想出卻又必須出的牌打了出去,蔣雪鬆也是!
一天後,市委關於平墳複耕的政策也下發了,隻是轉發了省裏的文件之後,加了一句——各區縣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落實。
明眼人都看了出來,市裏對平墳複耕的政策,隻是例行公事地應付一下,並沒有真正當成大事主抓。不少人都暗想,到底是怎麼回事,市裏好像一點也不重視平墳複耕,有什麼問題不成?
眾人想不透猜不明白,按說以李永昌的聰明應該能嗅出什麼。偏偏他最近因出奇順利的各項事情興奮得飄飄然了,並沒有深想其中的內情,卻忘了,向來緊跟省裏腳步的黃梁市,在每一次省裏有政策下發時,總是第一個貫徹落實。為什麼平墳複耕這麼一件大事,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以蔣雪鬆的政治智慧,如果說他沒有察覺平墳複耕政策的背後發生什麼,他就不是蔣雪鬆了。
市裏的態度,更讓關允斷定,平墳複耕政策可能會在中間有變故。他更佩服李逸風和冷楓的政治眼光,盡管二人也許不被蔣雪鬆所喜,但在對待平墳複耕的政策上,卻是和蔣雪鬆的態度出奇的一致。或者說,是提前一步猜透了蔣雪鬆的立場。
在大局觀上,和李逸風、冷楓相比,李永昌還是差了火候。
幾天來,在李永昌的號召和帶領下,平墳複耕的行動轟轟烈烈地在孔縣全縣開展,其中涉及關允家中的祖墳。關允是黨員,又是副科級領導幹部,關成仁也是黨員,還是老師,必須要起帶頭作用。不等關允回家做工作,關成仁就主動平了自家墳頭。
從心裏講,關允是支持平墳複耕政策的,但政策也要充分考慮到國情。許多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卻因為操之過急或是一刀切,往往就會流於形式化,要麼富了貪官,要麼害了百姓,如是等等。平墳複耕政策誠如冷楓所說,需要一個緩衝期,否則墳頭好平,人心難平。
百姓需要一個心理上的接受過程,如果政策的出發點首先考慮到民心民情,其次再考慮到政績名聲,效果應該會好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