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各鄉鎮的平墳複耕行動遭遇不少奮起反抗的對抗事件,甚至小郭村還有一個老農民郭老漢天天睡在墳頭上,誰要平墳他就死給誰看,反彈十分強烈。但在李永昌的強力推動下,又借平墳複耕政策的東風,他以鐵腕推動平墳的進程,哪裏有反抗,哪裏就有李永昌的影子出現。
在和以死相拚睡在墳頭的郭老漢的戰鬥中,李永昌親自出馬,一邊拉家常一樣和郭老漢說話,一邊使眼色讓人乘機平墳。事後,郭老漢發現上當,氣得跳腳,大罵李永昌是混賬王八蛋。李永昌哈哈一笑,拂袖而去:“這年頭,王八蛋都比笨蛋強!”
就在孔縣平墳行動即將大功告成之時,流沙河大壩項目工程進展順利之際,孔縣的秋天一片欣欣向榮之際,蔣雪鬆對孔縣破天荒的工作視察,如期來臨。
期待已久的視察
在平墳複耕行動轟轟烈烈進行的同時,流沙河大壩項目的基建工程也初戰告捷,在流沙河兩岸豎立起一個大壩的雛形,宏偉、壯觀。在周圍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的襯托下,大壩無比高大巍峨,巍巍然如另一座平丘山。
孔縣的金秋,田野中一片金黃,良田萬頃,玉米如海浪一般翻湧,大豆在陽光下閃耀豐收的光芒。流沙河大壩工程現場,不少人穿了紅衣,係了紅圍巾,張燈結彩,布置得喜氣洋洋,正準備載歌載舞地迎接市委領導的到來。
事先接到通知的孔縣縣委,也早就清水淨道,黃沙鋪地,準備迎接蔣雪鬆的大駕光臨。縣委四套班子全體成員,全部到齊,以李逸風為首、冷楓為次的迎接隊伍,一字排開,在縣委大院門口耐心等候著。
本來李逸風準備帶領四套班子到孔縣和直全縣的交界處迎接。從黃梁市一路向東到孔縣,中間要經過三個縣,直全縣是孔縣向西一出縣境的第一個縣,通常市委重量級領導前來,都要到縣界處迎接一下。但蔣雪鬆不同意,說是不必興師動眾。
李永昌隻當蔣書記說話是客氣,以為李逸風嘴上答應著,到時還得親自到縣界迎接。官場上的事情,怎麼可能領導說不用下級就真不用?
不料李逸風當真了,真不去縣界迎接,李永昌不可能一個人當出頭鳥自己去迎接,這不合規矩。他站在人群之中,屈身在冷楓的身後,冷眼打量著身前的李逸風和冷楓,心中憤憤不平地想,就算是省城空降的幹部又能怎樣?李逸風和冷楓還是太傲了,竟然不到縣界去迎接蔣書記,讓蔣書記的臉麵往哪兒擱?
等著,蔣書記來後,肯定會給李逸風和冷楓一個下馬威。
冷楓微微錯後李逸風半個身子,他比李逸風個子稍高一點,肩膀卻是寬了不少。從後麵看,他和李逸風站在一起,忽然就有了並駕齊驅的錯覺,而且乍一看,他和李逸風似乎還很像是同一個人。
李永昌心中下意識地打了個激靈,以前怎麼從來沒有注意到冷楓和李逸風有相像之處?總覺得二人之間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不過以前是從前麵看,第一次站在背後打量二人,他心中一下繃緊了一根弦,從後背看,東風和西風現在是大有聯手的跡象呀,不是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