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幸之助之所以成功,正是由於他在做出決策之前已經多方麵地聽取了所有能為“鬆下”經營獻計獻策的人的意見。可見,通過人際交往獲得如實準確的財富“硬件”是致富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期間,洛哲斯與哈特開始創作最受歡迎的、百老彙式的歌舞劇《女朋友》、《一位來自康涅迪格的北方佬》和《老友阿財》。此後,他們繼續合作,製作了7部好萊塢影片,直至1943年哈特去世為止。
洛哲斯的第二位合作人,是哈瑪史坦二世。他們兩個人的第一次合作,就是創作了獲普立茲獎的《俄克拉荷馬》。接著,他們又撰寫劇本,並創作出了突破票房紀錄的《南太平洋》、《國王與我》以及《音樂之聲》等歌舞劇。
合作,也是一種事業婚姻。所以,當婚姻破裂的時候,結果也是一場浩劫。
西門和葛芬柯兩個人是同鄉,而且年齡相當,生日隻相差3個星期。14歲時,他們同在當地的合唱團裏唱和聲。24歲時,他們兩個就有了第一張高居排行榜首的唱片《寂靜之聲》,人們看好他們將會成為流行歌壇中的最成功的歌手。
接著,他們創下了歌壇紀錄:唱片《回家的路上》、《我是一塊滾石》,膾炙人口,紅極一時。影片《畢業生》中他們所唱的主題歌《羅賓遜夫人》,一經唱出,便風靡了全國。他們的唱片集《惡水上的大橋》不但贏得了五項“格萊美獎”,還售出了1500萬張。不過,這是他們合作的最後一張唱片。
29歲那年,西門和葛芬柯兩人終於分手了。從此,他們各走各的路。共同攜手進行的唱片業的時間,隻維持了6個年頭。分手之後,兩個人誰也沒再次獲得當初合作時所取得的成就。
他們合作時,是西門作曲,葛芬柯演唱。也就是一個是幕後的創作者,一個是台前接受掌聲的歌唱家。西門在提到《惡水上的大橋》唱片集時,表情很無奈地說:“歌是由我寫出來的,我也知道得由葛芬柯來演唱才行。可是,他是那樣的成功、受崇拜,而我卻在一旁受到冷落,眼睜睜地看著榮耀都堆在了葛芬柯一個人身上,心中真是承受不了。”
恰恰是成功,扼殺了西門與葛芬柯之間的友誼。如此完美且有益的搭檔,就這樣分崩離析,實在是令人扼腕痛心。
我們生存在一個合作努力的時代中,幾乎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在某種合作的形式下經營。
我們隻要每天都瀏覽一下當天報紙上的新聞,就可能會看到這種類型的報道:在同一管理機構下合並的企業,創造了無比的力量。
今天是一群銀行合並,明天又是一群鐵路公司合並,過幾天又是幾家鋼鐵公司聯合起來。這一切的聯合行動,其目的全是為了運用高度的團結及合作,發揮出無比的力量。
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認為:如果沒有他人的協助與合作,任何人都無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就。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在任何方麵把他們自己聯合起來,建立和諧與諒解的關係之後,這一聯盟中的每個人將因此倍增他們自己的成就能力。
一位熟知合作之道的溫商麵對記者采訪時說道:“劉邦用張良、韓信、蕭何,得以創建帝業;劉備用孔明、關羽、張飛、趙雲,得以三足鼎立天下;宋江是一遇大事就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的主兒,幸好有梁山一百多位兄弟‘哥哥休要驚慌’的輔佐占據八百裏水泊;唐三藏西天取經,沒有孫悟空一路的降妖伏魔,豬八戒、沙和尚的鞍前馬後,豈能取得真經,普度眾生?”
不論你從事的是什麼行業,不論你所處的是什麼職位,你要做的工作都需要和別人協調配合,你不可能不需要任何人的協助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沒有一件事情不需要大家相互之間的協作。你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和大家打成一片,不僅需要熱情和信心,在同事需要幫忙的時候,在朋友忙不過來的時候,也許有些不是你分內的差事,但是由於你的幫忙和協助,能夠更好、更快地完成,你不僅自己學習了新的東西,也會贏得別人的感謝。禮尚往來,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也會同樣伸出援助之手的。
合作,可以讓我們做到我們原來所做不到的事情。我知道以耐心、溫和的態度對待下屬和同事的價值——有利於實現目標。還是一句老話:要想別人怎麼待你,你就先怎麼待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