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發現機會還要有行動力(2 / 2)

可貴的是,這個周姓溫州人並沒就此停住,而是利用這些資本辦起了文教用品廠,繼續發展自己。請看他的下列業績:

1982年,他及時捕捉到上海企業開始評定“文明企業”的信息,推出了他獨家製作的“文明企業驗收台賬”係列產品。

1983年,他抓住國家決定開展“國家一級”、“國家二級”企業考評、驗收、授號的良機,又提供了係列用品。

1992年,他抓住國務院關於國有企業自主經營條例下達前的時機,及時向上海國有企業送來了據稱與“國際接軌”的企業管理賬冊……

短短十年間,周姓溫州人在上海好戲連台,賺了700餘萬人民幣。

溫州人素來對大上海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很多的溫州人都來到上海經營自己的事業。曾經先後在上海兼並了近十家國企的上海人民企業集團的老總金福音對上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 切感。“上海好啊”,他由衷地說,“我們從小家裏用的許多東西都是上海貨,以後辦企業也喜歡上海的電器,上海貨最好了!”

正是源於上海對溫州人的獨特的吸引力,很多溫州人有事沒事總愛來上海轉轉,在他們那裏普遍流行這樣一句話:“上海街頭,隨你何時何地轉一圈,滿地都是能化為鈔票的信息。”

 有一次,溫州樂清五金機械廠朱廠長還真在上海的街頭轉出了鈔票,這的確證明了精明的溫州人在發現和製造商機上有著一種獨到的天分。

1992年的秋天,常到上海考察市場尋求商機的朱廠長。這一日,吃過晚飯,朱廠長就來到了熱鬧非常的大世界閑逛。他發現在一家食品店門口人們正在排長隊買糖炒栗子,這一場景使朱廠長意識到上海人愛吃糖炒栗子。但是,他又看到一個現象,就是栗子好吃,殼難剝,隻見一個個吃栗子的上海人,總是先用牙把栗殼咬破再掰開,但往往栗殼還是不能脫離,隻好從栗殼裏麵啃挖。這樣吃不但浪費了不少栗仁,吃得很不過癮,吃相也不大雅觀。朱廠長不自覺地替上海人動開了腦筋,糖炒栗子怎麼吃才好呢?

正所謂旁觀者清,憑著商人特有的敏銳,朱廠長發現了潛在的商機:如果能製造一種專用的栗子剝殼器隨炒栗一起賣,豈不是解決了上海人的煩惱了嗎?

於是,朱廠長返回溫州,很快就設計出了一種簡單輕便的栗殼剝離器,3天後即生產出數萬隻運到上海,一下就賣光了。事後朱廠長核算了一下,這麼個小玩意至少為他贏得了4萬元利潤。

無怪乎,在一向精明的上海人眼中,對這些“頭發絲都是空心”的溫州人也不由得豎起大拇指讚許地說:“格溫州赤佬還真有本事!”

由此可見,溫州人能夠賺錢的秘訣之一就是善於發現市場需求,捕捉商機。可以說,大千世界,市場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生財機會可謂多矣,關鍵的還是要看你能否練就一雙敏銳的“市場眼”和具備觀察市場、分析市場的能力,是否能夠像溫州人一樣一旦發現機會,立馬付諸行動,隻有這樣,才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