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 / 2)

在我們身邊,許多相當成功的人,並不一定是因為他比你“會”做,更重要的是他比你“敢”做。

力帆集團總裁尹明善的闖勁是有目共睹的。1989年,尹明善是重慶市最大的書商。因為太順,所以他開始反思:這個行業盡管在全國正烽火連天,活躍異常,但也已是一眼見底。就當時的形勢而言,它注定將是一個做不大的行業。於是,他當機立斷,決定關門。

他的果斷放棄造成整整一倉庫的書沒有賣掉,拉到廢品收購站時用了幾大卡車。後來有人評點說:“尹明善最大的本領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做事超出別人的想象。”

尹明善經過長期摸索,堂而皇之地辦廠組裝發動機,帶動了重慶“摩托幫”浮出水麵,隨後號稱重慶“第一大幫”。

所謂“摩托幫”,即一大批完全靠生產摩托車及其配件發財的老板們。20世紀90年代初,這個城市裏的摩配老板,提起國內摩托車行業的老大“重慶嘉陵”和老二“重慶建設”,總要小心翼翼誠惶誠恐,因為兩大集團如果做小動作,一些人就可能一夜致富,而另一些人就可能轉瞬垮台。

尹明善的一位“摩托幫”朋友,經營著一家校辦摩托車廠。有一次他告訴尹明善,自己每個月需要幾百台發動機,卻要到河南去買,價格很高而質量很差,而本地的嘉陵、建設的發動機又買不到。朋友的表情刺激了尹明善的靈感,他對朋友說:“也許我能幫你搞到更好的發動機。”

1992年,尹明善注冊成立了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啟動資金20萬,散兵遊勇9個人。在租來的不足40平方米的生產場地,尹明善雄心勃勃地告訴每一個人:“我們的理想是造出全中國沒有的發動機。”理想很高遠,操作卻必須現實。此時此刻,摩托車市場火暴得幾乎變形,發動機市場的需求要多大有多大。尹明善發現把建設集團維修部的發動機配件買過來,

自己裝配成發動機再賣出去,成本僅1 400元,而賣價高達1 998元。這是一條當時重慶市場上無人走過的捷徑,建設集團對此渾然不覺。

開始時,尹明善今天去買這幾種零件,明天去買另外幾種零件……總之配件買齊,卻不能讓對方感到麵臨競爭。尹明善同時還知道,這樣的日子不長了,一旦形成氣候,建設集團肯定卡脖子。那麼哪些配件可能被卡呢?當然是他們自己生產的那部分。於是尹明善從開始裝發動機的第一天起,就積極聯係配套廠,設計自己需要的零配件。大概4個月後,幾個關鍵零件被開發出來,建設集團一夜醒悟,下令一個零件也不許交給尹明善……然而,搖籃裏的嬰兒已能自己走路了。

這條從夾縫裏擠出的道路,7年後把他們送上了行業的頂峰。1993年以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重慶摩托車業重新洗牌,尹明善的力帆轟達集團以銷售收入16億的業績,超過嘉陵、建設,成為重慶摩托車的龍頭老大。

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做大,所麵臨的風險都是長期的、巨大的和複雜的。企業由小到大的過程,是鬥智鬥勇的過程,是風險與機會共存的過程,隨時都有可能觸礁沉船。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和風險,如財務風險、人事風險、決策風險、政策風險、創新風險等。要想成功,就要有“與風險親密接觸”的勇氣。不冒風險,則與成功永遠無緣。 而溫商善於直麵風險,他們知道,經商賺錢好比是一種賭博。而事實上,所有的人生決策,實際上都是賭博。人生能有幾次搏,隻有敢於拚搏的人,才會有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