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3)

夫婦之禮

《禮記》: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杞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釆、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幾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共牢而食,含音而醋,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敬慎重正,而後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立夫婦之義也。夙興,婦沐浴以俟。質明,贊見婦於舅姑。婦執姅,棗段脩以見。贊醴婦,婦祭脯醞。祭醴,成婦禮也。舅姑入室,婦以特豚績,明婦順也。厥明,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自昨階,以著代也。成婦禮,婦順。又申之以著代,所以重責婦順焉也。婦順者,順於舅姑,和於室人,而後當於夫。以成絲麻布帛之事,以審守委積蓋藏。是故婦順備,而後內和理,內和理,而後家可長久也。故聖王重之。

錄曰:峽昏義先之者,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君臣上下禮義有所措。夫婦之道,莫有先焉。故既曰君子重之,又曰聖王重之。然其微詞奧義,倦倦於一厲。凡納釆、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俱有馬贊,所以敬慎重正,不囗一而止。而後世忽之一奠,厲親迎尚不能及,則是未配而輕祖,未交而薄婦,憎於知時倡和,忽於再偶重匹,甚不可也。故錄以存其義焉。

《堯典》:釐降二女於媽吶,嬪於虞。

錄曰:夫《震》一索,《離》再索,皆以一陽處二陰之問。堯將使舜出震繼離,故以二女並妻,而後世天子之禮定於九女者。九,陽數也。如其義,則堯之使女亦鈴有義矣。

《易囗歸妹》: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

錄曰:帝乙正婚姻之禮,明男女之別,宜莫先於嫡妾之分也。而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者,蓋禮以質為本,婦以德為重。惟不德,則徒以嗟毗展翟誇耀於人,而淫慝壞忌,曾莫之恥也。故觀其君之袂,不如娣之袂,則知商道之所以興;觀席寵佑侈,服美於人,則知殷俗之所以亡,不特是也。宋太祖戒永寧公主勿衣貼繡,鋪翠懦,而趙飛燕至,以金晞其履,幾何其克終也哉。

《詩大明》:大邦有子,倪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錄曰:堯之釐降,舜之懲庸也。文之嘉止,天之受命也。於是為之造舟,為之輿梁焉。此可見其威儀氣象卓乎一代之製,而遂秉天子之禮矣。厥後魯秉周禮,哀公以一冕為重,而不知造舟之為光;以千乘為尊,而不知倪天之難得。此所以勤夫子愀然之對,而卒無不顯之光也歟。

《周南》:葛之覃兮,施於中穀,維葉萋萋,黃烏於飛,集於灌木,其嗚階階。葛之覃兮,施於中穀,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綿為給,服之無教。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漸我衣,害漸居,歸寧父母。

錄曰:夫所謂之天妹者,非以其崇高富貴而不可瑜也。正以其己富而能勤,己貴而能儉,以長而敬,不弛於師傳,己嫁而孝,不衰於父母。後世若婦無公事,休其蠶織,則與葛之覃兮者異矣;若鼎鐺玉石,珠塊金鑠,則與服之無數者異矣;若大夫跋珍,我心則憂,則與言告師氏者異矣;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則與歸寧父母者異矣。

王姬下嫁於諸侯,車服之盛如此,而不敢挾貴以驕其夫家,故詩人美之曰:何彼穠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雕,王姬之車。何彼穠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錄曰:諸侯之女而曰百兩將之,非誇也,所以著文王身脩家齊之效也。王姬之車而曰曷不肅雖,非譽也,所以見文王太姒內治之化也。夫冕而親迎,反不能敬以將之者,挾也;祚以著代,反不能和以承之者,戾也。婚姻之道,莫不善於有所挾,莫不祥於有所戾。泰以陰順之德,席崇高之勢,而能卑以自牧,所謂肅也。歸妹以少艾之資,屈於長男之下,而能動以相說。所謂雖也。此平王之孫,齊侯之子,所以至今嘆美而無數也歟。

南國諸侯被文王之化,能正心脩身以齊其家,其女子亦被後妃之化,而有專靜純一之德,故嫁於諸侯而其家人美之,曰: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於歸,百兩禦之。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於歸,百兩將之。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於歸,百兩成之。

錄曰:諸侯之女嫁於諸侯,送近皆百兩者,蓋內子之職,小君之分,以上則嗣續妣祖,以貴則敵體諸侯。婚姻之禮備,然後貞女至,而內治成。《召南》之詩,以鵲巢為首,言君夫人者,民所瞻仰,不可不饉。以是為防,猶有翟第以朝。如衛莊薑而不見答者,有大車檻檻;如王大夫而不敢奔者,其去鵲巢之風,亦何遠哉。

韓侯既覲而還,遂以親迎。詩曰:韓侯娶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韓侯迎止。於蹶之裏,百兩彭彭,八鸞鏘鏘,不顯其光。諸娣從之,祁祁如雲。韓侯顧之,爛其盈門。

錄曰:愚觀親迎之禮,迺齊魯之自壞,非天下之不由也。夫韓亦諸侯也,而執禮周旋若是,君子曰:猶夫古也。此外,則俟我於著矣,充耳以素矣。幾以齊俗霸政之餘習也。魯守禮義之國,而容履諭之來逆,其逆與否,在紀不可以責,在我有可以辭也。以周公之裔而不若蹶父之子,此夫子之所深嘆也。故曰:《詩》亡,然後《春秋》作。

《小雅》:問關車之牽兮,思變季女逝兮,匪飢匪渴,德音來括。雖無好友,式燕且喜,依彼平林,有集維鷓,辰彼碩女。令德來教,式燕且譽,好爾無射。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嘉般,式食庶幾。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陸彼高岡,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葉婿兮。鮮我觀爾,我心寫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辟辟,六轡如琴。觀爾新昏,以慰我心。

錄曰:《鹹》之象曰: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聖人所以貴於男女之感者,本以令德來教也。世恣於趨色,恣於長顏,如舜華,則思之;旨蓄禦冬,則棄之。是故德音莫違,曾幾何哉。綠兮絲兮,則治之;威儀棣棣,則忽之。是故我思古人,曾若是哉。聖人以關睢行於一家,桃夭施於一國,車牽達於天下,使知以義。合者惟以德成,而高山景行,又足以徹乎上下。凡為國者未有不求賢以自輔,為道者未有不末友以輔仁也。此山澤之至益,鹹亨之孔道,虛受之微意,景行之良心也。孰謂燕爾新昏,而徒為歌舞笑傲乎。

《郊特牲》:男子親迎,男先於女,剛柔之義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義一也。執贊以相見,敬章別也。男女有別,然後父子親。父子親,然後義生。義生,然後禮作。禮作,然後萬物安。無別無義,禽獸之道也。婿親禦授綏,親之也。出乎大門而先,男帥女,女從男,夫婦之義由此始也。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故婦人無爵,從夫之爵,坐以夫之齒,器用陶匏,尚禮然也。厥明,婦盥績,舅姑卒食,婦餃餘,私之也。舅姑降自西階,婦降自昨階,受之室也。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陽氣也。昏禮不賀,人之序也。

錄曰:以特牲終之者,天地別,剛柔錯;男女猾,禽獸作。於是有女惑男,若鄭國之詩者;於是有無章別,若聚底之風者;於是有不親禦,若終風之行者;於是有不從男,若雄狐之綏者;於是有私出疆,若樊符之刺者;於是有智不帥,若車中之斃者;於是有自尊大,若稱製之為者;於是有不親績,若西內之遷者,皆禮之大悖也。

《左傳》:隱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宮,將萬焉。公問羽數於眾仲,對曰:天子用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故自八以下,公從之。於是初獻六羽,始用六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