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三章2不完滿才是人生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羨林
花有開落之時,月有盈虧之期。縱然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四大美人,也有大腳、削肩、耳下、狐臭之憾,但是縱然如此,也難掩佳人傾城之態。而人生,更不是無暇之玉,因此季老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老以古代社會的皇帝為例,說他們雖然君臨天下,“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以為所欲為,殺人滅族,可以視萬民如草芥,但卻依然無法真正做到呼風喚雨,隨心所欲;反之,王位繼承,宮廷鬥爭,比民間殘酷何止萬倍。他們威儀儼然地坐在寶座上,終日卻如坐針氈。為了自我寬慰,他們便編造了“龍禦上賓”的神話。
黃帝仁愛天下,為中國帝皇之祖。一日黃帝開采首山的銅礦,以銅鑄鼎於荊山之下。等到銅鼎造成的那天,忽然天上飛來一條龍,將龍須垂下迎接黃帝。黃帝騎了上去,群臣後宮有七十餘人跟著一起做了上去,龍便帶著黃帝及其臣妃一同到天上做客。
這種飛升的神話雖然令人神往,不過古代皇帝們也都不信。他們想方設法追求得長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斷,宮車晚出”。連英明如漢武帝、唐太宗之輩也不能“免俗”。漢武帝造承露金盤,妄想飲仙露以長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羅門的靈藥,期望借此以不死。結果,事與願違,仍然是難以逃脫死亡的命運。“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如今看來,他們也不過是曆史中的一朵浪花,雖然顯眼一些,終將隨波濤滾滾而逝。
《莊子?人間世》中,公子高品莊子教誨:“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歡成。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不管國家大事還是私人瑣事,萬事都有缺陷,都不是一定圓滿的。人世間做人做事之難,正因其不能盡善盡美。當時的豐功偉績,後世如何看待都是未知之數,你覺得完美,後人未必覺得是好事。
一位挑水夫,每天在扁擔的兩頭各吊著一個水桶去取水。其中一個桶子有裂縫,另一個則完好無缺。每次長途跋涉歸來後,完好無缺的桶子總是能將滿滿一種桶水從溪邊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縫的桶子在歸來後,總是隻剩下半桶水。
兩年來,挑水夫就每天帶著這兩隻桶在主人家和溪水之間往返。好的那隻桶對自己能夠送滿整桶水而感到自豪,而破桶子則為自己的缺陷感到非常羞愧,為自己無法圓滿完美任務而難過。
在如此送了兩年的半桶水之後,破桶子終於忍不住在小溪旁對挑水夫說:“我很慚愧,必須向您道歉。”
挑水夫疑惑地問道:“為什麼呢?”
“在過去的兩年裏,因為水從我這邊一路的漏了出去,我隻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因為我的缺陷,你那麼努力地走這麼長的路,卻沒有收到本該有的效果。”
挑水夫替破桶感到難過,於是神秘地對它說:“這次回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開的花朵。”
果真,當他們走在山坡上時,破桶子眼前一亮,五顏六色的小花開滿了一路,在陽光下如此燦爛。為什麼之前自己從未發覺呢?破桶子開心了很多!但是,等走到小路的盡頭,它又難受了,因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它再次向挑水夫道歉。
挑水夫溫和地說:“你有沒有注意到小路兩旁,隻有你的那一邊有花花草草,而好桶的那一邊那麼荒蕪嗎?那是因為我在你那邊的路旁撒了花種,每回我從溪邊來,你就替我一路澆了花!在這兩年來中,這些美麗的花朵讓我在路上的時候心情都非常愉快,同時它們也點綴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不是因為你的缺陷,我們怎麼會有這些收獲呢?”
人生就如同這隻破桶一樣,總會有某處破裂,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破裂,我們才能夠看見別有的風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殘缺又何嚐不是一種美呢?而且是一種更為動人心悸的美,就像那斷臂的維納斯一樣。中國台灣詩人鄭愁予有首詩叫做《過客》:我噠噠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人生有多少錯誤,有多少次的折柳相送和迎風灑淚,但它們卻也正是生命旅途中難以替代的花朵。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季老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那些沒有的東西就像是國畫上的留白,可以給我們在欣賞的時候帶來無限的遐想,有追求的希望、有前進的餘地,有讓自己去充實自己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