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三章世紀人生,德被後世
在季老看來,他的一生經曆了深山大澤,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風;有山重水複,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絕處逢生。路太長了,時間太久了,影子太多了,回憶太重了……
當一個時代隨著智者的隕落而消逝,這,就是一個世紀的人生。
第三章1人生總有路可走
我曾經以為我活不下來了,後來我渡過了難關。
——季羨林
在季老已經走過的幾十年漫漫長路中,酸甜苦辣都曾經經曆過。喜事是自己的事業與學業得到越老越多人的認可,在國際上也是德高望重的權威。苦事是曾經遭受過迫害,人生最苦悶最無望的階段也是在那個時候。那時的季老覺得自己仿佛已經無路可走,看不到一丁點的希望,但他沒有放棄,撐過去了,人生就會多出一條路來。季老就是這麼走來的,他也是用這種態度麵對萬般無奈時自殺的念頭的。相信人生總有路可走,相信問題總有解決的希望,很多“不可能”就會變成可能,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總是在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中成長和發展,唯有突破心靈障礙,才能超越自己。
楊佳出生於1963年,29歲之前,她一直過得很順利。她15歲就考上鄭州大學英語係,19歲開始教授大學二年級的英語精讀課,23歲從中科院研究生院畢業後留院任教。但天有不測風雲,1992年,正值人生最璀璨階段的她,卻患上了一種叫做“黃斑變性”的眼疾。原本五彩斑斕的世界在她的眼前,由霧蒙蒙到白花花,直到完全黑暗。然而愛學習的楊佳並沒有放棄,她用超乎常人的毅力開始學習盲文。
患病後,她隨身攜帶一個袖珍型的小錄音機,例如,記個電話號碼,就用錄音機錄下來。失明之後,她依然能寫出漂亮的板書,她貼在黑板上的左手是在悄悄估計字的大小,好配合寫字的右手。為了這幾行板書,她不知在家裏練了多少遍,在房門上、在硬紙板上,讓自己慢慢感覺以往所忽略的身體律動,來協調左右手之間的搭配。語音教室裏,平麵操作台上的各種按鈕也被她貼上了一小塊一小塊的膠布,作為記號。
在中科院外語部教學品質評量表中,博士生們為她打了98分。在畢業班的畢業留言簿上,學生們深情地寫道:“楊老師,我們無法用恰當的言辭來形容您的風采,您的內涵如此豐富,您的授課如此生動,除了獲取知識外,我們還獲得了不少樂趣和做人的道理……”
楊佳說:“我從沒覺得自己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站到講台上我就是個老師,我和其他老師一樣,學生要學東西,我把自己所知道的教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