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絕句五首,以象金、木、水、火、土之五行。
其一
饒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拋身卻入身。
何以更兼修大藥,頓超無漏作真人。
真如之性,乃天真自如,絕無勉強,非色非空之性,所謂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者是也。欲修此性,須要了悟此性;既悟此性,須要將此性煉成一個金剛不壞之物,方能得濟。若已悟而不知修煉,命不由我尚由天,大限到來,無所支持,拋身入身,焉能免諸。頓悟之後,不廢漸修之功,用陽火陰符烹煉大藥,點化群陰,脫去委物,現出真身。則入水不溺,入火不焚,虎兕不能傷,刀兵不能加,而為無漏真人矣。
昔六祖既得五祖之傳,隱於四會獵人之中,混俗和光,而成正果。紫賢頓悟圓通,自知非向上事,必得杏林之傳,而後大成,凡以為修大藥計耳。果了悟真如,即是成道。六祖既悟本來無一物,五祖半夜所傳者又何事?紫賢頓悟圓通,又求杏林者何故?可知頓悟漸修,缺一不可,或先頓悟而後漸修,或先漸修而後頓悟。性命必須雙修,功夫還要兩段。此詞乃由性以及命,自頓以行漸也。
其二
投胎奪舍及移居,舊住名為四果徒。
若會降龍並伏虎,真金起屋幾時枯?
投胎者,預察富貴之家孕婦,而於臨產之時,投胎者也。奪舍者,凡孕婦臨產之時,必有一陰魂等候入竅,不待彼入,而預先入之,奪其舍者也。移居者身體衰敗,揀精壯生人身體,而暗中移換者也。舊住者有精壯之人暴死,借彼熱屍入竅,而住舊舍者也。投胎奪舍二事,大同小異;移居舊住二事,大同小異。四者皆煉陰神出入自便,釋家名為四果徒,又名外道,係二乘之法所出,非佛法悟真如之上乘也。異於常人者,不過來去分明耳。若夫金丹大道降東家,真性之龍伏西家,真情之虎以情歸性,以性養情,性情相合,龍虎相會,產出丈六法身,如真金起屋,與天地並長久,永為不枯之物,何有遷此移彼之事乎?
其三
鑒形閉息思神法,初學艱難後坦途。
倏忽總能遊萬國,奈何屋舊卻移居。
鑒形者,懸鏡於壁,存神於內,日久陰神出外者也。閉息者始而一息二息不出,既而十息百息不出,漸至永久不出,氣自內行者也。思神者,或默朝上帝,或雲梯顯聖,或思神自囟門而出,或思神自明堂而出者也,如此之類極多。初學艱難,後行坦途,年遠日久,亦能出陰神而外遊,但孤陰耳。氣血衰敗,拋此身而入彼身,何益於性命乎?
其四
釋氏教人修極樂,隻緣極樂是金方。
大都色相惟茲實,餘二非真謾度量。
極樂在西,西為金方;在人為剛健真知之情。此情堅貞精粹,萬物難移,如金性至堅,經久不壞,修極樂即修此真知之真金也。真金煆成,有剛有柔,滓質悉化,體具光明,成為至寶。昔燃燈修之,而成玲瓏寶塔,釋迦修之,而成丈六金身,大都色相之中。惟煉此剛健、真知之情為真寶。除此之外,餘二非真,謾度量矣。
其五
俗謂常言合至道,宜向其中細尋討。
若將日用顛倒求,大地塵沙盡成寶。
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蓋性命之道常道也。常道者日用之道,特百姓日用而不知耳。欲修性命,須窮常道之理。果能細心窮理,不必讀千經萬典,即俗語常言中,有大露天機處。如稱好人曰:“老實人,正經人,有良心,有天理,有體麵,知止足,知進退,顧前後,四通八達,腳踏實地。”稱歹人曰:“不是人,沒良心,沒天理,損人利己,瞞心昧己,傷天害理,以苦為樂,以假作真,丟三遺四,拿東忘西,不知死活,不知好歹,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隻知有己、不知有人。”此等語,說之無意,玩之有味,何妨於此俗語常言中,拈出一二鑽研,出個孔竅。即在日用常行處,逆而求之,則大地塵沙盡是真寶,頭頭是道,左之右之,無不宜之矣。世之學者,皆謂道無可言,不肯下實落功夫,窮究性命之理;又不能低心下氣,請益師友;即或請益,亦不能老實認真;自無一物,白手討寶。如此舉止,雖出家一生,天涯走遍,何濟於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