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票票
********************
香港中醫協會會長杜仲先生最近頭疼不已。這幾年,隨著中華文化的發揚光大,中醫逐漸的取得了相當不錯的發展。尤其是在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這些中西交彙的地方,更是有扶搖直上的風采。很多西醫束手無策的疑難病例,到了中醫那裏經過一陣時間的調整總是能獲得奇跡般的新生。因此中醫在這些地方已有超越西醫成為主流的苗頭。
西醫界為了確保自己在醫學界的權威地位,對此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不斷的利用各種小手段和中醫鬥智鬥勇,企圖在鬥爭中穩固自己的地位。中醫界當然不肯束手就擒,也是兵來將擋、見招拆招。幾次交手下來,大家鬥的難分難解,卻始終沒能分個高下。最後的結論無非就是中醫擅長內科,西醫擅長外科。
照理說不管中醫西醫,能治好患者的病就是好醫術。何苦為了這些個虛名鬥個你死我活呢?可道理人人都懂,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幾天前,西醫協會送來一例怪病,一個初生嬰兒,除了頭部和手掌、腳底板之外,其他地方居然沒有皮膚。接生的醫院從孩子一出生就請了專家會診。會診的結果卻是沒有頭緒,大家從來沒見過這種病例。這種情況下孩子又無法輸液,所有的體液都會因為沒有皮膚的保護而流失。如果采取植皮手術的話,先不說這麼大麵積的手術成功率有多少,光是這麼小的孩子能不能受得了手術的過程還是個問題。
在多方討論無果的情況下,隻好采取臨時措施。用營養皿仿造了一個*環境,讓孩子在羊水中存活。這樣雖然能保住命,可依然不是解決之道。觀察了四十八小時後,發現孩子的情況沒有得到任何進展,眾位醫生都覺得這孩子隻是遲早的事了。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醫生突然想到正在和他們打擂台的中醫協會。於是,將這個病例轉交給了中醫協會,話說的好聽,說是請他們想想辦法,實際上擺明了就是要讓中醫協會知道,我們西醫不能治的,你們中醫也一樣沒辦法。
杜仲為人謙和穩重,從不覺得醫術之爭會有什麼好處,但本著醫者父母心的原則還是接下了這個病例。等他帶了幾位經驗豐富的憤青中醫去醫院看過孩子之後,回來全都偃旗息鼓了。一個個頭搖的撥浪鼓似的。這麼小的孩子,身上沒有皮膚,別說針灸等法了,連藥都沒法用。沒辦法,大家隻得自認學藝不精。接連幾天的專案討論也沒能理出個頭緒。
今天一早,專案討論還沒開始,注冊機構又送來一份通知。說是今天新來了一位中醫要掛牌問診了。按常理,新來的醫生掛牌,必須要到當地的醫師協會報個到知會一聲。也算是拜了碼頭。藍建國來香港執業本是林國梁提議的,如果由他打理的話,可能這些事就圓滿解決了。沒想到臨時因為生意的事要出國一次。又想自己的宣傳已經到位了,隻要藍建國和李超按著流程走一走就可以了。卻忘記告訴兩人要去中醫協會拜碼頭這事了。藍建國和李超原本就對這類事情懵懵懂懂,以為隻要把政府的流程走完就可以了。根本就不知道還有個非政府機構要掛號。所以在辦理過程中根本就沒把中醫協會當回事。
本來這不是什麼大事。可這事對於擁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一向以內鬥為最大樂趣的中國人來說,確是一件難得的好機會。於是有幾個早就對林國梁宣傳的什麼終南山小神醫赴港執業一類消息耿耿於懷的家夥就向杜仲進言。讓他把那個無皮嬰兒的案例交給藍建國去試試。如果他真的像林國梁說的那樣是個神醫,那他至少也可以在西醫界麵前給整個中醫界掙回個麵子。如果他無能為力,正好趁此機會教訓一下,讓他知道天高地厚。這一舉兩得的提議一經推出,立即獲得了多數人的擁護。
杜仲人老成精,怎麼能不知道這幫人心裏打的小九九,無非就是同行是冤家那一套。賣米的見不得賣麵的。心裏雖然不樂意,但這時候眾勢難違,再加上對這個傳說中的小神醫也有幾分好奇之心,隻好順水推舟。
不過為了慎重起見,他還是隻約了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中醫一同前往。這樣做也是為了留個後手。如果藍建國真的有能耐治好了那孩子,也成全了中醫界求賢若渴的美名。其實更重要的是,他怕藍建國治不好病,最後會落個慘淡收場。到時候幾位老人總是比年輕人明事理一點。不要因為一個病例壞了一個年輕人的大好前途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