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事到臨頭,又出了變故。幾天後曹副書記打電話給喬不群,明確透露說,他已沒了做政府秘書長兼辦主任的可能。本來曹副書記讓組織部做喬不群的方案,確是征得甫迪聲同意的,誰知到了書記會上,忽又出現意外,情況發生了逆轉。
原來是新任市長欒喜民壞的事。其實欒喜民向來欣賞喬不群的才幹,喬不群做這個政府秘書長兼政府辦主任,他也覺得再合適不過,本沒什麼想法。可他已主政市政府,組織部做了喬不群政府秘書長兼辦主任的方案,竟然沒人跟他這個政府市長商量一聲,他自然有些不爽。連喬不群也無任何表示,這不是把你姓欒的不放在眼裏麼?肯定是這小子隔子打子,越過你打通甫迪聲和姓曹的關節,才被做進了方案裏。
不過欒喜民非常清楚,自己雖是市長和市委第一副書記,人事方麵主要由書記和黨群副書記兩個定奪,喬不群已進方案,想推翻重來,幾乎沒有這個可能。何況甫迪聲的性格他太了解了,你不提出反對意見還好,你越反對,他越要堅持,那隻能促成他狗日的喬不群。這家夥也實在太可惡了,竟然會來這麼一手,他真做成秘書長和主任,我欒某人還自在得起來嗎?欒喜民靈機一動,心想我何不反其道而行之,不提反對意見,專說喬不群的好話,讓甫迪聲產生些什麼想法,說不定會改變他原來的主意。
欒喜民於是咳一聲,開始發表意見,說喬不群如何如何優秀,如何如何適合做政府秘書長兼辦主任。喬不群優不優秀,適不適合做政府秘書長兼辦主任,方案裏寫得明白,幾位也認識喬不群,心裏清楚,實在無需欒喜民多費口舌,進行高度評價。不過欒喜民要高度評價,也是他的職責,他是市委第一副書記,又是政府第一領導人,人家不好攔他。
高度評價完喬不群,欒喜民又慢悠悠喝口茶水,補充說他曾在喬不群老家紅岩鎮蹲過點,知道這個同誌從小品學兼優,是個好人才,暗示喬不群跟他淵源深,是他欒喜民的人。
這一招還真管用,甫迪聲立即警覺起來,略有所思地看著欒喜民,不由得對喬不群產生了某些想法。欒喜民發表完意見後,甫迪聲便表態說,他在政府工作多年,知道政府秘書長兼辦主任位置非同一般,還是謹慎點好,先別忙著定人,擺擺再說。一句話把喬不群摁死在地上。
喬不群叫苦不迭。原來就想過找找欒喜民,怕他在甫迪聲麵前說你好話才放棄了,哪知你並沒找他,他也給你義務說起好話來,把你這個快到手的秘書長給說沒了。
偏偏曹副書記還要問喬不群,欒喜民這麼推崇他,是不是背後找過人家?喬不群吱聲不得,心想真找過欒喜民,也許就不會是這個局麵了。曹副書記又問欒喜民是否真在喬不群老家蹲過點。喬不群無奈道,欒喜民在他老家那一帶蹲過點可能有這回事,卻並不是他老家那個鎮子,也沒聽人說起他去過鎮上,更不用說認識他喬不群了。
政府秘書長的位置就這麼擺在了那裏。
不過甫迪聲也沒忘記喬不群,打算提拔他去做文化局長。還親自找他談過一次話。地點還在市長辦。按照張天師的意思,甫迪聲盡管已是市委書記,辦公室暫時還不宜搬過去,麵上的理由是還沒跟欒喜民打完移交。在政府待的時間也不少,隻是布置市委工作或主持常委會議時,才過市委那邊去。也沒進鮑書記留下的書記室,要批文件,要叫誰來見麵,就放在常委會議室裏,隻有張天師看好的日子到了,才會正式邁進書記室。
找喬不群談話時,甫迪聲顯得既慈祥又溫厚。完全屬於漫談式的談話,像是好久不見的老朋友,親親切切,隨隨意意,沒有一點居高臨下的上級對下級的架勢。手上端著那隻紫砂杯,裏麵泡著香濃的鐵觀音,不時輕抿一口。還問喬不群平時喜歡喝什麼茶,要不要也泡一杯,他的鐵觀音可是正宗的福建安溪貨。
喬不群明白,領導對你親切隨和起來,說明已沒必要再對你嚴肅認真,你已做不成領導近臣,隻能躲到一邊歇著去了。領導一般隻批評訓斥自己的人,就像蔣介石隻罵自己的人娘希匹。不是自己的人,領導沒有興趣,也沒有精力說你重話。
甫迪聲要喬不群做文化局長的理由非常充分。他說:“不群我們打了這麼久的交道,我還是了解你的。你堂堂正正的碩士出身,文化底子厚,學養深,一手好文章,讓你去做文化局長,可謂實至名歸,得其所哉。我個人認為,一個地方經濟再發達,文化品位不夠,檔次是上不去的。我有個初步設想,桃林以後一定得兩條腿走路,一條經濟立市,一條文化立市,最終目的是要努力將桃林建設成經濟大市和文化大市。讓你去做文化局長,就是要你擔當起文化立市的大任,夠你施展自己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