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 / 3)

不過謠言哪裏都有,謠言沒查證落實之前,永遠隻能算是謠言。上麵已派人下來,卻不是來調查鮑書記和甫迪聲,是來考察他倆的,外加一個欒喜民。鮑書記出任省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指日可待,甫迪聲的市委書記和欒喜民的市長也已成定局。上訪告狀的人隻得灰溜溜撤回桃林,仍待在省城和北京的,桃林方麵也派出相關人員,把他們弄了回來。還坐的火車臥鋪,吃喝不用本人掏一分錢。上訪人員就寬自己的心,沒告倒鮑書記和甫迪聲,卻搞了一趟免費旅遊,也算值得。公家人周遊列國像上超市,咱們享受回公家人待遇也應該。還說下次仍是臥鋪,卻不這麼好說話了,至少得軟臥或波音。

離開桃林前,鮑書記加緊動了一批幹部,將這幾年緊跟自己的心腹,派的派到下麵大縣任書記縣長,調的調到國土城建工商財政等重要部門做主要頭頭。還準備提幾位市級領導,年輕的進市委政府班子,年紀大點的去人大政協做副主任副主席。

政府秘書長吳亦澹也將去政協做副主席。他年紀已不小,任秘書長時間卻不長,這麼快就有台階上,自然得益於此次市裏人事變動。也有說吳亦澹是甫迪聲的人,開始鮑書記並沒給予考慮,後覺得自己用了這麼多人,甫迪聲的人用得太少,不照顧照顧他的麵子,過意不去,才勉強答應給吳亦澹一個位置。還有說吳亦澹其實不完全是甫迪聲的人,是他兩頭討好,好不容易靠近鮑書記,才入了他老人家的法眼。更有說甫迪聲其實早想挪開吳亦澹,好安排更得力的人選,也就趁這次鮑書記大調幹部時,順便將他推了出去。反正說法多得很,真偽難辨。官場中人想象力豐富,編起故事來,有鼻子有眼的,誰也不知哪是正版,哪是盜版,哪是原版,哪是修訂版,哪是正說版,哪是戲說版。

吳亦澹要去政協,留下的秘書長兼政府辦主任位置,自然得有人來坐。一個蘿卜一個坑,官場上永遠坑少蘿卜多,不可能留著坑在那裏,不填蘿卜。這回的說法好像比較一致,認為將吳亦澹拔開,就是要給喬不群騰個坑兒出來。理由很簡單,喬不群沒少為甫迪聲賣力,尤其是這個動靜不小的百官共廉工程,他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否則鮑書記走不了,甫迪聲也不可能去做書記。論功行賞,賞喬不群個秘書長幹幹,也太應該了。何況就目前情況看,政府大樓裏除了喬不群,似乎還沒有更適合這個位置的人選。

對於喬不群來說,這當然是個很關鍵的台階。做上政府秘書長,以後就有機會進幾大家班子,就是再不濟,也會像當初袁明清一樣,弄個助巡待遇。不過喬不群也知道,官場上的事誰都說不準,沒挪到屁股下的位置,就不見得有你屁股的份。他於是琢磨著,怎麼運作一下,給自己的進步加點砝碼。

史宇寒比喬不群本人還關心這事,早提醒他不能錯過這麼好的機遇。她說:“此次市委班子調整,州州幹爹接管了黨群,應該去找找他。”喬不群不習慣叫曹副書記為州州幹爹,說:“曹副書記那裏肯定要去走一趟,問題是得有個借口,才不顯出你是帶著目的去的。”史宇寒笑道:“咱們兩家已是親戚關係,借口還不多得很?帶著目的也沒啥,你以為當領導的沒見過帶著目的上門的人?我已經打聽好了,過幾天就是州州幹媽的生日,我們領著州州去給她賀生,不名正言順麼?”

喬不群這才深刻意識到認這門親戚的最大妙處。也是史宇寒目光長遠,讓州州做了曹副書記和湛副部長的幹兒子,不然關鍵時候想接近人家,又哪裏接近得了?

湛副部長生日的頭天晚上,一家三口提個大蛋糕,去了政協院子。這是人事調整非常時期,找黨群書記的人多,曹家門板把得格外緊,一般人別想邁進半步。跟喬不群家關係非同一般,湛副部長不可能不放他們進屋。見州州懷裏抱個生日大蛋糕,說是來給幹媽賀生的,湛副部長很高興,笑道:“難得州州有這份孝心,我自己都忘了是明天的生日。”

卻沒見曹副書記在家,估計不是應酬,就是參加什麼重要會議去了。問湛副部長,原來在聽組織部專題彙報,聽了一個下午也沒聽完,晚上還得繼續聽下去,不知要拖到哪個時候才收得尾。湛副部長還得意地抱怨說:“老曹過去管意識形態,還有些清閑在家陪我說說話,現在管上黨群了,事情不知那麼多,難得有幾分鍾在家裏待。即使偶爾待在家裏,不是這個上門,就是那個打電話,反正沒一刻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