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美育和體育管理

學校規範化管理的建設方案學校德育美育體育的規範化管理第一節美育的管理和製度

1.美育的概念及曆史淵源

美育的概念

什麼是美育?這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有人說,美育是德育的部分,或者說,美育是實施德育的手段(工具);也有人說,美育是一種藝術教育,是關於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技能、技巧的培養;還有人說,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更有人說,美育是個體的審美心理的建構的教育……

以上林林總總的說法都有道理,然而都有小小以偏概全了。美育和德育在性質上和社會功用上都有區別,兩者不能等同,更不能相互代替。德育在某種程度上以美育為手段,而美育在某種程度上也以德育為內容之一,兩者有聯係,但絕對有區別,不能劃等號。

說美育是藝術教育,在邏輯上就不通。毫無疑問,美育既然是與美有關的教育,其具體的實施必然要體現在諸如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教育上,但我們隻能說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徑,而非唯一途徑。美育的實施並不排斥其它途徑,因此,我們可以說藝術教育是美育,卻不能說美育是藝術教育,藝術教育僅是美育的一個類而已。

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嗎?康德的哲學體係將人的心理能力分成“知”、“情”、“意”三部分,並認為美是專門研究情的部分。王國維、蔡元培等都直接受到了這一思想的影響,將美育當作了情感教育。而實際上,人的感受興力、想象力、創造欲等一係列人文素養的陶養也是美育的內容,情感教育還僅僅是其中之一。

說美育是個體的審美心理的建構的教育,是實踐美學對美育的看法,而且在當代中國比較流行。審美心理的建構,人性的完整與自由的實現,這就是審美教育的實質,亦即終極目的。然而,審美教育終究不能包括美育,相反,它被美育包含著。

綜上所述,美育是使主體在審美實踐中,受美體的陶養感發,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審美能力,進而建構起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形成創造美的能力和自覺創造美的意識,並最終使人格得以完善的過程,是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也是素質教育中其它教育內容得以更好地實施的輔助手段,它講究情感性、趣味性、和諧性和主動性。

美育教育亦稱審美教育,是一種按照美的標準培養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時代、特定階級的審美觀念為標準,以形象為手段,以情感為核心,以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為宗旨。通過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養,具有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等等。

美育教育是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通過藝術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在人的全麵發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說:“美育者,應用美學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可見,美育是審美與教育結合的產物,它的本質特征就是情感性。由於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時代製約於不同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又由於美育的本質在於情感性,而美感是內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終價值還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養的審美意識及其倡導的審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育既通向人類曆史文化的最大縱深,又關聯著人類社會的未來,它是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對話的橋梁。美育的加強與否,也就不僅關係著一個民族的興衰,亦關係著人類社會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