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5

13.以改革課程結構為突破口

素質教育是人的自身發展的需要,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的潮流。在我國,要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關鍵是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所以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個巨大的係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師、學生、家長更新教育觀念,克服“應試教育”觀念的強大慣性,達成素質教育的共識;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完善教育評價體係,改革考試招生及勞動人事製度,形成適合素質教育的社會大環境等等。

但這決不是說,一個地區,一個學校隻能等待“萬事俱備”才能實施素質教育,相反,素質教育重在實踐。每個學校,每個教師都要敢於探索,勇於實踐。那麼,從一個學校說應該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我認為要以優化課程結構為突破口,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優化課程結構的依據

課程設置是由教育目的、方針和培養目標決定的,教育目的隻有通過課程才能實現。所以,課程是教育的載體,每一種教育,都要有一種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係來保證其目的的實現。

我國長期以來采用的是一種單一的必修課課程體係。這種課程體係雖然在整頓和建立教學秩序等方麵起了較好作用,但在執行過程中,愈來愈暴露了它的局限性:在人才培養方麵,重共性,輕個性,培養“標準件”,不利學生個性的發展;在課程結構方麵,重必修課,沒有選修課和活動課的基本地位;在學科內容方麵,重理論知識,輕實踐能力,片麵追求知識的深度和難度,大大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在教學方法方麵,重記憶,輕理解,往往導致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等等。可以說,這種單一的必修課的課程體係基本上是與“應試教育”相適應的。

基於此,國家教委和省教委在81年以來三次對中小學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進行了調整,減少了必修課的課時,新開設了選修課和活動課或增加了課時。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應試教育”的衝擊,這些調整的教學計劃在許多地方沒有得到切實的執行。

為了使“全麵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目標真正的實現,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教委和省教委調整的教學計劃,改革課程結構,更新教育內容(教材),使素質教育目標課程化,建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適應學生自身發展需要,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課程體係。

建立“三大板塊”的課程體係

“三大板塊”的課程體係是把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全部納入課程體係,在有法定意義的教學計劃中得以實現,在時間上得到保證,賦予思想教育、社會實踐、勞動技術以應有的地位,形成“全麵育人,學有專長”的基本格局。

⑴優化必修課。必修課是國家規定,全國統一的課程,這是課程體係中的主幹,也是小學、初中、高中各層次基礎學曆的主要保證,又是選修課和活動課的基礎和依托,一定要教好學好。否則,教學質量就得不到保證,社會不會認可,教師、學生、家長也不會同意。

對於必修課,我們要做到:一是開齊學科;二是開足課時,特別是音、體、美等目前未列入升學考試範圍的學科一定要保證課時,而升學考試的必考學科則不能隨意增加課時;三是優化教學。根據調整的教學計劃,大部分必修課,特別是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課時大大減少,我們要優化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證在減少課時的情況下提高教學質量。

⑵開發選修課。選修課是必修課的延伸,起著拓寬必修課的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作用,主要承擔著培養學生特長的任務。

⑶搞好活動課。活動課也是必修課的延伸。以培養學生實踐動手力為主,教學中要堅持動腦動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健身。對於選修課和活動課,調整後的教學計劃隻規定課時,而沒有硬性規定科目,是靈活性的課程,各校可根據本校的條件(硬件設施和師資),根據當今社會和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根據學生形成特長並發展個性的需要,根據形成學校特色的需要,確定課程設置,例如高中可開設文學史、名著名篇導讀、美學、心理學、英語聽力、競賽數學、應用化學、計算機、無線電、音樂欣賞、美術欣賞、書法攝影、田徑、足球、打字等知識類、科技類、體育藝術類、技能類的課程。

選修課、活動課的教學要求應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麵,開拓視野,培養興趣,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化科學素質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專長,為培養某一方麵的尖子人才打好基礎。

選修課,活動課要做到有師資,有教材,有教學計劃,有教案,有考核。對學生堅持“有指導的自由選擇”的原則,要求全員參加,就是說,在課程表中規定的選修課、活動課的時間裏,學生必須參加某一門課程的學習或活動,隻有選此選彼的自由,沒有不選的自由。為此,也可以試行選修課、活動課學分製。

“三大板塊”的課程體係是一個整體,它們相互聯係、相輔相成,又各有側重,各自發揮“打好基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功能,共同組成培養“合格+特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載體,缺少任何一塊,都不能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加快“三大建設”

為了落實“三大板塊”的課程,目前急需解決以下幾個實際問題,簡單地說就是三大建設:師資建設、教材建設和基地建設。

⑴加快師資建設。

開設“三大板塊”的課程,不僅涉及直接上課的教師,而且涉及實驗室、資料室、圖書館和校辦廠等部門的教職員工。對於長期習慣擔任單一必修課教學任務的教師和教學輔助的教職工來說,思想上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輕視選修課和活動課的教學,業務上也可能暫時難以適應或感到負擔倍增,要幫助教師思想上提高認識,明確素質教育對教師思想上提高認識,明確素質教育對教師素質的要求,鼓勵教師以高度的責任心,滿腔熱情地承擔選修課和活動課的教學工作;同時也要積極創造條件,幫助教師提高業務,做到“一專多能”,使大多數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都能開出一、二門有特色的選修課或活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