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5
88諸葛亮秘傳手稿
諸葛亮是三國時代劉備的軍師,博學多才,神機妙算。古典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第104回裏,講到諸葛亮在出師與魏兵打仗的過程中,身患重病,手下的大將薑維到行軍帳裏看望他。諸葛亮對薑維說:
“……吾平生所學,已著書二十四篇,計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內有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吾遍觀諸將,無人可授,獨汝可傳我書。切勿輕忽!”
“從這段話裏知道,諸葛亮秘傳給薑維的手稿有24篇,共104112字。大概估計一下,就可以知道平均每篇四千多字。
現在提一個問題:不做除法,能否知道每篇的平均字數是不是整數?
這就要利用數的整除性判別法了。
由於:
24=38,
3和8互質,隻要看總字數104112能否同時被3和8整除。
104112的各位數字的和是:
1+0+4+1+1+2=9,
9能被3整除,所以104112能被3整除。
要看104112能否被8整除,隻要看它的末三位112能否被8整除。而:
112÷8=14,
可見112是8的倍數,因而104112也能被8整除。
所以104112能被24整除,即:諸葛亮每篇手稿的平均字數是整數。
實際上,直接做除法,可以算出諸葛亮每篇手稿的平均字數是:
104112÷24=4338。
89數字讚英雄
下麵一副對聯,說的是兩位人人欽佩個個敬仰的英雄豪傑。用不著說出名和姓,隻要一看內容,就知道他們是誰。對聯寫道:
取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隻為酬三顧。
抱孤子,出重圍,匹馬單槍,長阪橋邊,戰數百千員上將,獨我猶能保兩全。
講的是誰呢?
知道,上聯是諸葛亮,下聯是趙雲。
為什麼?
那還有錯嗎?上聯這“三顧”,是說劉備三顧茅廬,恭恭敬敬請諸葛亮走出家門,幫助他平戰亂、打天下。“七擒”,是說諸葛亮為了平定南方,七擒孟獲,捉住了放掉,再捉住再放掉,直到對手口服心服,老老實實投降。“排八陣”,是說諸葛亮擺下八陣圖,把東吳大將陸遜困在裏麵出不來。“取二川”,是說諸葛亮輔助劉備取得川東、川西。“六出”,是說諸葛亮不辭勞苦,從四川發兵,六出祁山,多次同魏較量,看誰能統一大好河山。“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是說諸葛亮積勞成疾,最後一次出兵與魏軍作戰期間,病得快要不行了,不甘心“壯誌未酬身先逝”,隻好搞點兒迷信活動,在軍隊駐地五丈原點了四十九盞明燈,向老天借壽,沒有成功。上聯裏說了這麼多事情,每件都能對上號,除去諸葛亮,還能是誰?
那麼下聯呢?哪裏說到趙雲啦?
這要抓特征。下聯裏不是說到長阪橋嗎?誰在長阪橋打仗顯威風?那是趙雲。趙雲在曹操大軍包圍圈裏殺來殺去,找到劉備的妻子糜夫人和兒子阿鬥,糜夫人把阿鬥托付給趙雲,然後跳井自殺,阿鬥成了孤兒。趙雲把阿鬥抱護在懷裏,單槍匹馬,衝出重重包圍,殺死曹營許多大將,自己和阿鬥卻都沒有受傷,正像京劇裏唱的,“長阪坡,救阿鬥,殺得曹兵個個愁。”整個下聯就是講趙雲百萬軍中救阿鬥的故事。
這副對聯,用字不多,內容卻很豐富,非常生動,讀起來特別帶勁。這是什麼原因呢?
是因為作者下了功夫,在對聯裏嵌進許多數字,講事情高度濃縮,讀起來朗朗上口。
你看,在上聯裏,數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全部出動,一個不少。在下聯裏為了避免重複,變著花樣對上同樣多的數詞,例如孤子、匹馬、單槍、獨我都暗含數字1;重圍中的“重”字是說許多層,數百千中的“數”字就是若幹,“許多”和“若幹”也是數詞,隻不過數目不確定,帶有模糊色彩。現代人不是也很喜歡用數字嗎?“十佳”呀,“百強‘呀,一大套一大套的,說起來順暢,聽起來舒服,記起來容易。現在就連學生複習迎考,也會自己歸納出這裏幾條、那裏幾點的,辦法管用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