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竇顯頌。無縫塔。見還難。澄潭不許蒼龍蟠。層落落。影團團。千古萬古與人看。石樹拈頌。現成無縫塔。用造作麼。肅宗便請塔樣。也好一拶。不是國師。大難酬對。既然與他樣子便了。說甚躭源卻諳此事。以至後來穿鑿得八麵玲瓏。有眼者。又道不見。看看。浮圖高出梵王天。頂上明珠光燦然。萬古聖賢同坐臥。至今未見塔門前囗玄沙侍雪峰遊山次。峰指麵前地曰。這一片地。好造個無縫塔。沙曰。高多少。峰乃顧視上下。沙曰。人天福報即不無。和尚。若是靈山授記。未夢見在。峰曰。你又作麼生。沙曰。七尺八尺。雪峰曰。世界濶一尺。古鏡濶一尺。
小未曾有經。佛般涅槃後。若有以如芥子舍利。起塔大如菴摩勒果。其剎如針。上施盤葢如酸棗葉。若佛形像如[麩-夫+廣]麥大。勝前功德。滿足百倍。
不得無故登大殿遊行囗不得無故登塔囗不得殿塔涕唾。
【箋】登殿塔。惟燒香。散花。禮佛。作法。餘皆不可。若塔殿中遊行。雜語戲笑。作不法事。乃至涕唾。汙穢佛地。得罪彌重。
燈錄。有行者。隨法師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師曰。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者雲。將無佛處來與某甲唾。師無語。溈山雲。仁者卻不仁者。不仁者卻仁者。仰山代法師雲。但唾行者。又雲。行者若有語。即向伊道。還我無行者來。
見塔偈 見佛塔時。當願眾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箋】佛塔者。一切諸佛舍利之塔也。凡見諸佛舍利之塔。固當尊重。不知一切眾生。亦具有舍利。同於諸佛。亦宜尊重。雲何眾生不自見者。秪為不重己靈。被諸煩惱障蔽。若能尊重佛塔。即是尊重己靈。即是不被煩惱障蔽處。即是自己舍利放光處。即是同於諸佛舍利。無所增減處。故曰。受人天供。此句但在如字上看。則受供非分外也。
徵。諸佛萬德莊嚴。眾生德薄垢重。雲何眾生。同於諸佛耶。
訓。言事。則有生有佛。言理。則無佛無生。生佛之跡雙泯。全體是一大塔。
敬塔偈 敬心觀塔。當願眾生。諸天及人。所共瞻仰。
【箋】寶塔之所在。即諸佛法身之所在。故瞻觀之時。應起敬心。念諸佛德。高出霄漢。無有過於塔者。所以諸天及人。無不瞻仰也。
禮塔偈 頂禮於塔。當願眾生。一切天人。無能見頂。
【箋】塔名高圖。亦名高顯。謂顯揚如來功德之標幟也。
徵。寶塔固是如來之標幟。其始建也。出於匠手。高下寬廣可以手紀。雲何無有能見頂者。
訓。若以匠者丈尺。欲見佛塔之頂。其猶蚊蚋住須彌之隈。拔一莖眉。而欲量虗空高下。縱經塵劫。無有是處。殊不知佛之塔。非高非下。非廣非狹。不墮諸數。匠手又烏乎知之。然則如何得見塔之頂耶。請高著眼。
入殿塔。當右遶。不得左轉。
右遶塔偈 右遶於塔。當願眾生。所行無逆。成一切智。
【箋】疏。右者。順義。
普耀經。菩薩降神。趣右脇者。所存無逆故。無逆者。無左遶也。
僧祇律。禮佛塔。應當右遶。如日月星遶須彌山。不得左轉。
燈錄。世尊降生。周行七步。自南西也。
裒述。入殿塔。當自南而西。而北而東。不得左轉。
華嚴合論。遶佛三匝者。順佛正教。故遶佛皆是右遶。自南向東。向北。向西。至南。如是三匝。以為右遶。成法。今人反左行 右遶者。誠順之至也。凡事誠順。則一切智無不成。是故當於右遶處。而發是願。令一切智自悟。自悟無他。惟行無逆。無逆之旨。佛佛承順理故。經律遶佛塔。皆自南而西而北而東。為右遶。獨棗柏以自南向東向北向西為右遶。二論相拄。造化若無其柄。然太極既分。東西左右已判。棗柏豈不解日月星之遶須彌為右遶也。乃欲別出手眼故。後人不知。不能無疑。餘敢向棗柏肚裏走過一遍。為之參曰。夫人之一身。小天地也。身外大天地也。此身無逆。天理亦順。如右手向內曲則順。向外曲則逆。故從右手向內旋為順義。若從右手向外旋。為不順義。則知右手。刻刻奉侍左手之權衡。猶坤儀。時時承順乾道之命令也。總之經律右繞。法乎天象。棗栢右遶。本於人身。究竟皆遵右繞。無左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