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正傳,老伴也可謂是個能幹的人。當她在菜市場碰到老許知道方辛編書的事兒後,事情偏偏那麼巧,在市場門口遇見了小巴。小巴是朱義夫親手提拔起來的,現在是編輯室主任了。一室之長,管著七八個人,也夠神氣的;但見了師母,一下矮了三分。過去他圍繞在朱義夫身邊像條可愛的哈巴,此刻身份不同了,但也不失尊敬。
師母您買菜?小巴趕忙搭訕。
喔,小巴,你怎麼不來串門了?她的眼睛乜斜著,如今擔子重工作忙了吧?
最近忙是忙了一點,真對不起。社長可好?小巴巧舌如簧。
好,好,朱太太說,老頭子一下來,可清閑了。可他是個閑不住的人,沒有事做反倒難受。對了,小巴,你不是很忙嗎,你們稿子編不過來,可以讓老頭子編一下,幫了你們的忙,也讓他有點事做,這叫一舉兩得。
小巴痛快地答應了。第二天,就讓小丁送來了一部30萬字的書稿。這是一部重點稿,準備參加全國評獎的,文字要求很高。這下,朱義夫有事兒幹了。每天上午編兩小時,下午和晚上各一個半小時。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稿子編完了,給小巴打了電話,小巴立即派小丁來取走稿子。
因為是朱義夫編的稿子,小巴慎重對待,送給資深編輯老年二審。老年拿走稿子,當天晚上便認真地讀起來。遇到問題先用鉛筆做上記號。如果一審是室裏的編輯,老年便會不客氣地用紅筆改了。一看初審是朱義夫,他不敢造次,隻用鉛筆標出來,讓朱義夫去改。可是讀著讀著,情況不妙,錯字太多了,每頁少則一處多則幾處,這比要求的萬分之一碼子差大了。說實話,讓朱義夫編稿,等於不編,朱義夫不是當編輯的料!怎麼辦?退!
老年把稿子退給小巴,說,主任,這稿子跟沒編的一樣,我這個複審幹不了,還是另請高明吧。
為什麼?小巴問。
錯字太多,等於沒編,老年指著鉛筆畫過的地方對小巴說。
小巴隻好收起稿子。於是,小巴再請別人複審,便沒有人再幹了。小巴沒辦法,找了位社外編輯,讓他重新加工,答應付給雙倍報酬。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位編輯做了加工,但時間推遲了一個月,誤了出書日期,沒趕上全國書市,弄得作者很不滿意。
朱夫人在交稿一個月後幾次打電話向小巴催要編輯費。小巴沒有辦法,便開了一份編輯費,派小丁送到朱家。朱夫人看到編書的報酬豐厚,又打電話向小巴要稿子,小巴回答說:現在稿子少,室裏還分不過來呢,有了立即給你送去。因為朱夫人打的電話太多,小巴便采取了對策:在辦公室裏,電話響了,他讓別人先接,一聽是朱夫人來的,便說主任不在。在家也一樣,讓媳婦先接,一聽是朱夫人來的,便說小巴不在。這樣折騰了個把月,朱夫人隻得漸漸降溫了,罵幾句小巴這小子當了官也不認人了。
但也無可奈何。然而老謀深算的朱義夫,早就心裏有數,可無法明說,因為說了,在夫人麵前的形象不就萎縮了?因此隻是在夫人找不到小巴時說句小巴說沒有稿子是真的,不要難為人家了。
老伴兒道,那人家方辛為什麼稿子多得看不完呢?朱義夫道:方辛的稿子又不是小巴提供的,出版社有那麼多的編輯室,方辛又每天死皮賴臉地去要,我怎麼能和他一般見識?老朱這番宏論,振振有詞,無懈可擊,自然把老伴兒說服了。
編書的事兒畫了句號,朱義夫又進入了成天看電視挖地雷的清閑了。好在他也慢慢地習慣了。環境是改變人們生活的客觀條件。魯濱孫遺落在荒島上,竟能奇跡般地生存下來,這是環境改變了他。這位聽慣了阿諛之聲、習慣於發號施令的朱義夫,也慢慢習慣了聽取老伴兒雞毛蒜皮喋喋不休的囉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