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議遷(1 / 3)

[南呂引子.掛真兒](老旦上)一點婆心[婆心:佛家所謂慈悲之心。]空自捧,慚愧也、跋涉無功。湃浪驚魚,颶風阻雁,來把原緘繳送。

貧僧替範大娘寄書,書投不進,反討一場沒趣,隻得把原書送還。迤邐行來,此間已是。

[前腔](旦上)一寸眉尖雙恨擁,失意事、定不單逢。轉禍為祥,回嗔作喜,專聽簷禽兩弄[簷禽兩弄:“弄”乃中國古代音樂術語,通常指主題重複次數。白居易《夜招晦叔》詩有“高調秦箏一兩弄,小花蠻榼二三升”之句;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梅花三弄》,即指其結構上采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複整段主題三次,故稱為《三弄》。另說,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古代有高聲弄,低聲弄,遊弄之說。還有一種說法見於明《伯牙心法》:“三弄之意,則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徵雲爾。”本書“兩弄”喻鳥聲]。

(見介)師父來了。(老旦)貧尼方才遇見範相公,氣衝衝往那裏去?(旦)汪學官將他申了“行劣”,往學院去遞辨呈。(老旦)原來如此。(旦)請問師父,曹小姐可有回書?(老旦)不要說起,曹小姐往山東去了。(旦驚介)怎麼?去了!這等,師父就該趕上才是。(老旦)貧僧慌忙趕上,怎奈他父親教人百般攔阻,不容相見。

[過曲.勝如花]我忙飛錫[飛錫:佛教語,意為僧人執錫杖雲遊飛空。據《釋氏要覽》卷下:“今僧遊行,嘉稱飛錫。此因高僧隱峰遊五台,出淮西,擲錫飛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來多是飛錫。”],躡去蹤,隻說陽關祖送[陽關祖送:陽關位於河西走廊的西頭,自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陽關之外甚為荒涼。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千百年來為送別絕唱,表現古人送別習俗,本書和古籍中經常提到的所謂“祖送”、“祖席”、“祖帳”、“祖筵”、“祖餞”等,都隻不過是對這一習俗的雅化。]。費盡俺菩薩低眉,怎當他金剛麵孔[金剛麵孔:佛家之金剛力士、金剛神,執金剛,持金剛,金剛夜叉,密跡金剛、金剛密跡、密跡力士等,都是同一個意思∶執金剛杵護持佛法之天神也,皆可簡稱為“金剛”。金剛多作忿怒相,表示降伏諸惡,此即金剛怒目。],更難當那虎狼閽從[閽從:讀音hūncóng,亦作“混充”、“渾蟲”、“昏蟲”、“昏寵”等,守門的奴仆。]。我隔人天紗欞[紗欞:謂細紗窗欞。]一重,他訴衷腸愁眉兩峰,緘口啼紅,把西施心捧。引得我婆心也痛。眼睜睜消息難通,眼睜睜消息難通!

大娘的原書送還。(出書介)(旦哭介)

[前腔]你傳來信,忒煞凶,我還說將人嚇恐。若果然一霎分飛,眼見得兩家斷送,止不住淚濤洶湧,這不是免浮沉的原書一封,分明是攝生魂的靈符[靈符:迷信占卜之物,預知凶吉禍福,皆不可信。此處指追索人的性命之符。]一通。縱使乘風,掛輕帆去猛,少不得一靈追送。待黃泉我命先終,待黃泉我命先終!

[不是路](生科頭[科頭:光頭不戴帽子。《史記.張儀列傳》:“虎賁之士跿跔科頭。”],急上)歸去匆匆,忍恥包羞怒氣衝。我範介夫這般行徑,怎生回去見妻孥?愁譏諷,比那季子還家[季子還家:指戰國時洛陽人蘇秦(嫂呼為他“季子”)早年外出遊說,黃金耗盡,窮困而歸,家人皆恥笑之。事見《史記.蘇秦列傳》。已見前注。]更不同。(行到,悶坐介)

(旦驚介)呀,你衣巾那裏去了?怪來蹤,為甚的科頭來坐長鬆下,莫不是道遇龍山落帽風[龍山落帽風:龍山吹落孟嘉帽子的大風。用晉人孟嘉“龍山落帽”故事。事見《晉書.孟嘉傳》:“﹝嘉﹞後為征西桓溫參軍,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燕龍山,寮佐畢集。時佐吏並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另,《世說新語》引《孟嘉別傳》,文字略有不同:“晉孟嘉為征西大將軍桓溫參軍。九月九日溫遊龍山,賓僚鹹集,皆戎服。遊風吹嘉帽落,初不覺。溫令孫盛作文以嘲之,嘉即時以答,四座嗟服。”]?

(生)真惶恐,你下機相問[下機相問:大概化用晉範曄《後漢書.樂羊子妻》斷機勸夫故事:“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遠尋師學,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如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複還終業,遂七年不返。”]我羞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