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下)(淨上)書生原是秀才名,十個經書九個生。一紙考文才到學,滿城都是子曰聲。我周公夢自從納了這個秀才,虧我那孝順的父母相繼嗚呼,申了兩次丁艱[丁艱:父母去世,居喪守孝叫“丁憂”、“丁艱”。]的文書,躲了兩番磨人的歲考。終日眠花醉柳,喝六呼幺,何等快樂。如今遇著個作孽的宗師,忽然要來歲考。想我老周科還科得,歲卻歲不得。本待要尋條門路,保全三等,怎奈宗師利害,不許投書。如今沒奈何,隻得把四書白文略理一理。(攤書看介)一行才勉強,雙眼已矇矓。隻恐周公夢,又要夢周公。
[月上海棠]目強睜,一行未了心先困。(睡介)(忽驚醒介)猛思量考事,魂夢都驚。罷!拚寫下:謹具生員,做一個奉申微敬[奉申微敬:謙詞,意為:申表微薄的敬意。]。料沒個刀加頸,為甚的觳觫如牛[觳觫如牛:觳觫,音húsù,恐懼顫抖狀。典出《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牛)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向書本求命
(末、醜上)秀才不考不怕,銀子不嚇不來。(進見介)周相公,原來在此抱佛腳[抱佛腳:唐孟浩然《讀經》:“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喻平時不在意,事到臨頭才想法應付。清翟顥《通俗編.釋道》引宋張世南《遊宦紀聞》:“雲南之南一番國,專尚釋教。有犯罪應誅者,捕之急,趨往寺中,抱佛腳悔過,便貰其罪。今諺雲:‘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乃番僧之語,流於中國也。”]。(淨)不相瞞,有些圈外注不熟,要理一理。(末、醜)我們有句話要報知,相公不要著惱,這次的劣行借重相公了。(淨慌介)這怎麼了得!文書申了不曾?(末、醜)印停當了,隻等學院下馬[學院下馬:此處“學院下馬”指州府的學政達到視事。]親投。(淨)這等還不妨,拚幾兩銀子去修補,求學師改填別個,這倒不在話下。你們可曉得宗師有甚麼線索麼?(末、醜)相公還是要補增補廩[補廩:音bǔlǐn,明清科舉製度,生員經歲﹑科兩試成績優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廩生,謂之“補廩”。]?(淨)誰做那迂闊[迂闊:迂腐。]的事,不過要打個平安醮[打個平安醮:“平安醮”也叫“清醮”,為祈福消災舉行的“打醮”儀式,以朝聖慶典,紀念道祖,驅瘟禳災,祈雨求風,不同於因病或因喪事延請僧道誦經祈禱的“打醮”。]。(末、醜)這等,何須線索,隻消求我們老爺開做優行,任他考了四五六,也還超得幺二三。(淨)妙,妙,妙!轉禍為祥,回天妙計。
[前腔]蒙作成,藍衫[藍衫:明清生員所穿服裝。]牢固頭巾硬。是回天奇術,救苦真經。倘時來文理粗通,還要望巍然高等。真堪慶,這番劫數能逃,又有三載豪興。
(背介)我周公夢的秀才,是棵搖錢樹,隻求樹不倒,不怕沒錢搖。(轉介)既然如此,老師三十兩,你們三兩小包。封了就同你去。
(末、醜)有錢無術也空憂,虧我從旁借箸籌[借箸籌:借箸(筷子)而籌劃。典出《史記.留侯世家》:項羽急圍滎陽,漢王劉邦與酈食其商議對策,這時張良進見,劉邦征張良意見,張良對曰:“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箸籌,意謂出謀劃策。]。
(淨)悟後方知燈是火,計高能轉劣為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