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奇治阿”之典,見《後漢書.順帝紀.陽嘉元年》唐李賢注引劉向《新序》,但今本《新序》無此文(今《新序疏證》有此佚文輯錄)。
“硬分開雙龍一匣”,即雙劍化龍之典。據《晉書.張華傳》,晉張華與雷煥共觀天文,見鬥牛之間有紫氣,知江西豐城地下埋有寶劍,乃令雷煥為豐城令去尋劍。雷煥到該縣後,掘地四丈餘,得一石匣,內有雙劍。張華、雷煥各分一把寶劍。後張華被殺,其劍失蹤。雷煥死後,其子雷華持其劍過福建延平津,劍忽從腰間躍出,墜入水中。雷華令人入水打撈,不見劍,隻見兩條龍,各長數丈,在水中飛舞,光彩照水,波浪驚沸。於是兩把寶劍都失去了。
“星期尚未瓜”指婚期尚未到。星期,本指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合之期,後用以指婚期。“尚未瓜”之“瓜”,本指“瓜代”之期(即官員任職期滿由別人接任,典出《左傳》),此處與“星期”混用,是指婚期尚未到。
順問近好。
揚忠09年4月16日
王學泰信:
書瀛先生:《詩經.小雅.出車》“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詩經.豳風.七月》“春日載陽,有鳴倉庚”,皆言仲春之月,大地回暖,萬物昭蘇,正當男婚女嫁之時。因此當倉庚鳴時,不宜效寡,作向隅之歎。“龍蛇”典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叔向之母妒叔虎之母美而不使,其子皆諫其母。其母曰:‘深山大澤,實生龍蛇。彼美,餘懼其生龍蛇以禍女。女敝族也,國多大寵,不仁人間之,不亦難乎。餘何愛焉。’使往視寢,生叔虎,美而有勇力,欒懷子嬖之。故羊舌氏之族及於難。”這是講妻嫉妒妾,怕她生個“龍蛇”以影響自己的孩子。這兩句都是講妻妾之間矛盾的,下兩句“尹、桓”則是講妻妾和諧的。
謹祝
文祺
學泰
我還要特別感謝揚州大學黃強教授。我近日到揚州參加一個學術會議,順便拜訪並就教於他。他認真審讀了《憐香伴》校注本全稿,並提出了寶貴意見。今把他寫來的信也抄錄於下:
杜先生:
你好!煙花三月,揚州相遇,深感榮幸。
大作匆匆一過,獲益良多。校注古籍不易,校注《憐香伴》這樣用典甚多的劇本尤為不易。可以肯定,很少有人能夠把這項工作做得像你一樣好。你對李漁長期研究,知之甚深,遇到難題,如你所言,又有太多的高水平“顧問”,所以能做出這樣功力深厚的校注本。
對於李漁的劇本,你能重新審視和評價,改變自己過去的一些認識,這種態度值得我學習。
少數細節問題和誤字,提出來供參考:
《校注者言》第2頁中關於《閑情偶寄.詞曲部.賓白第四》的寫作年代,你推算為康熙九年,我以為是康熙七年,參見拙著《李漁研究》第328頁。(可以不必改)
第8頁:《憐香伴》序文第一行“巾幅”應為“巾幗”。
第9頁:《憐香伴》序文第三行“皆幸得禦,夫子雖長貧賤,無怨。”應作“皆幸得禦夫子,雖長貧賤無怨,”(《李漁全集》本此序中該處標點已誤。“禦”,侍奉義。“見其”以後的主語應是“妻妾”。)
第32頁注釋426:“舊稱私塾學生習作詩文”應作“舊稱私塾學生習作時文”。(因為李漁時代,學生一門心思學八股文,不能染指詩歌。劇本中也是實指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