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工人階級政黨隻有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聯係,取得人民群眾的擁護,才是不可戰勝的。
列寧也曾指出:“群眾生氣勃勃的創造力是新社會的基本因素。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人民群眾自己創造的。”
我們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的,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且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既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全部活動的根本工作路線。
基於曆史的經驗,有人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有人說,群眾的力量是強大的。沒錯,無論是中國革命的勝利,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離不開廣大的人民群眾。
而中國共青團作為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做青年群眾工作的,更應堅持與要求團組織在聯係其他外部群眾的同時,加強自己內部的群眾組織聯係。
1994年9月,中國中央召開了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和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個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對共青團的組織建設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中共十四屆四中全會的具體要求,共青團中央於1994年10月召開了常委擴大會議,並提出了《關於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決議》。同時,這個具有重大實踐意義的決議指出:各級團組織要牢固樹立服務觀念,強化服務功能,把服務青年與服務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以彼此間的共同利益為基礎,讓其不斷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而在1994年11月於北京舉行的共青團十三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錦濤同誌發表了題為《全麵加強團的建設,更好地帶領億萬青年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建功成才》的重要講話。
同時,他還指出:“要把為大局服務和為青年服務結合起來,隻有為青年服務,才能吸引和團結青年,才能使團的工作生動活潑,收到實效。”
隨後,在1995年的4月3日,團中央通過廣泛征求和聽取各方麵意見,發出了《共青團中央關於在加強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中實施“共青團服務萬村脫貧致富奔小康行動”的意見》,隨即,這項“服務萬村行動”在全國迅速展開。
這項“服務萬村行動”的具體實施,受到了廣大基層組織和團員青年的讚同和歡迎,更是有數以萬計的青年誌願人員加入到這項活動中來,形成了整體推進的大好局麵。
這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作為一名優秀的共青團員,作為一個有著廣大群眾基礎的青年組織的成員,應當重視組織團結自身的內部力量,團結自身組織內部成員的力量,讓自身不斷發展壯大;同時,能夠以更強大的活力與能力去聯係並幫助其他外部群眾。
作為現時期的共青團員,應當積極團結自己的成員,與其他成員共同進步,調動資源,為其他的基層團組織青年辦實事,為其提供具體服務,充分調動其他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但在加強自身內部建設,聯係內部群眾的同時,也應兼顧與其他外部群眾的聯係。這也正如加入中國共青團,成為一名合格的共青團員,應當符合四大標準一樣:(一)思想進步。(二)積極參加現代化建設。(三)具有良好的品德。(四)能聯係群眾。
作為一個優秀的共青團員,真正做到聯係群眾,還包括:虛心向其他人民群眾學習,熱心幫助青年進步,及時反映青年的意見和要求。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勇於改正缺點和錯誤,自覺維護團結。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沒有人民群眾的實踐,任何理論都是一紙空文;同時,人民群眾的智慧也是無窮大的。這也就要求我們作為傑出的共青團員,更應堅持走群眾路線,尊重其他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肯定他們的成績與經驗,更切實地去了解實際情況、把握客觀規律,運用科學理論更好地進行實踐指導。同時,也隻有密切聯係其他人民群眾,才能使理論與實踐結合好,才不會造成主觀主義、形式主義不良作風的形成,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