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的計劃往往相當完美,幾乎是無懈可擊。此後,人們對於斯大林的深謀遠慮,都由衷的讚歎,斯大林也因此十分高興。

還有,在會上,華西列夫斯基總是首先講三條正確意見,但他口齒含混不清,用詞又囉嗦,並前後矛盾,而且反複顛倒,沒有條理。原因就是他隻講給身邊的斯大林聽,然後又講幾條錯誤的意見,這時他會精神振奮,聲音洪亮,用詞準確,思維縝密,條理清晰,讓所有的人都能聽得到。

等輪到斯大林發言時,他首先將華西列夫斯基的那些漏洞百出的意見批判得體無完膚。接著斯大林就條分縷析、逐條逐句闡述自己的決策。當然,斯大林的決策就是華西列夫斯基含混不清的表述,隻是斯大林稍加潤色而已。因為當時大家都沒有聽華西列夫斯基說些什麼,都認為這都是斯大林的奇思妙想,因此對斯大林的決策佩服得五體投地。

時間久了,人們認為華西列夫斯基這個參謀總長隻是一個擺設,一條意見也沒有被斯大林采納。有人就認為華西列夫斯基是失職,更是瀆職。對於這些責難,華西列夫斯基從來就是一笑而過。

多年後,華西列夫斯基說:“如果我和別人一樣聰明,一樣正常,期望最高統帥的當麵讚賞,那麼我的意見就會被丟進垃圾筒。我沒有選擇,隻能那樣做。要想讓斯大林接受我的意見就隻有裝傻。在那種情況下,我想的隻是正確意見被采納,隻想讓前方將士少流血,多打勝仗。我認為這比被斯大林當麵讚賞重要得多。既然如此,我個人受點委屈又算得了什麼呢?”

淡泊名利

華西列夫斯基在戰爭中主要是在統帥部運籌帷幄,而不是作為前線指揮員決戰疆場,所以其直接的戰績一般就表現不出來。

戰爭期間,作為蘇軍的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的主要活動是同斯大林、朱可夫在統帥部裏謀劃,或者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協調幾個方麵軍行動,而不是作為方麵軍司令員指揮大軍,威風八麵地在戰場上同敵人決戰,因而缺少驚天動地的沙場戰績,直接影響到他的統帥功名。

華西列夫斯基隻是在戰爭的最後半年,才接替陣亡的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擔任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司令員,這還不是主要的方麵軍。那時,每當蘇軍打了勝仗,蘇聯都要在首都鳴放禮炮,向取得勝利的方麵軍司令員及其全體官兵致敬。那些主要的方麵軍司令,可謂出盡風頭。如1945年5月24日,蘇聯政府在克裏姆林宮舉行慶祝戰勝德國的盛大招待會,莫洛托夫帶領全場人員為紅軍統帥們幹杯,他最先提到的是那些主要的方麵軍司令員的名字:朱可夫、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而華西列夫斯基的名字則被排在這些人的後麵。

相對這些在前台演出威武雄壯活劇的方麵軍司令員,這位幕後的總參謀長顯得黯然失色。如華西列夫斯基之後任總參謀長的安東諾夫,在戰爭中也功勳卓著,是榮獲勝利勳章的佼佼者之一,但直到戰後去世仍是一名大將。而那些方麵軍司令員們,則幾乎全部榮升元帥,其中幾位主要的方麵軍司令員,如朱可夫、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都在俄羅斯官方確定和民眾評選的十大軍事家中榜上有名,而且名列前茅。

華西列夫斯基對名利看得非常淡薄,雖然一切名利都同他無關,但他仍然兢兢業業地工作,而人民也沒有忘記對他們作出貢獻的無名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華西列夫斯基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