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高參(1)(3 / 3)

華西列夫斯基回到總參45分鍾之後,斯大林便叫秘書波斯克列貝舍夫給他打電話,說克裏姆林宮裏都在等他吃飯。因此華西列夫斯基一分鍾也不敢耽誤,很快辦完了交代的事情。幾分鍾之後便坐在餐桌旁沙波什尼科夫的身邊了。

在祝酒中間,斯大林竟提議為華西列夫斯基的健康幹一杯。

接著,又向華西列夫斯基提出了一個他根本意想不到的問題:“你在神學校畢業後,為什麼不去當神父?”

華西列夫斯基一時間感到有些困窘,然後他回答說:“無論是我還是我的父親,都沒有過這種願望。他的四個兒子沒有一個是當神父的。”

聽了華西列夫斯基的回答,斯大林微微一笑,說道:“是啊,是啊。您沒有這樣的願望,這是可以理解的。而我和米高揚想去當神父,卻不知人家為什麼不收留我們。其中的原因,我們至今都不明白。”然而,談話到此並未結束。

“請你說說,”斯大林繼續說,“你和你的兄弟們為什麼在經濟上一點兒都不幫助父親一下呢?我多少知道一點兒,你的一個兄弟是醫生,另一個是農學家,第三個是指揮官、飛行員,而且收入相當豐厚。如果老人不是現在,而是很早以前就離開教會的話,我想你們都會幫助雙親的。他之所以需要教會,也不過是為了生活嘛。”

華西列夫斯基回答說:“自1926年起,我就與雙親斷絕了一切聯係。如果我不這樣做,那麼顯然,我不但不能加入到我們黨的隊伍裏來,而且未必能夠參加工農紅軍,更談不上在總參謀部服務了。”

隨後,華西列夫斯基舉了一些事實為證。他說:“幾周之前,我收到父親的一封來信。我立即將信的事報告了我的黨組織書記。他要我同雙親的關係方麵,保持過去的做法。”

這是因為,華西列夫斯基在填寫的履曆表中,一直說同雙親沒有任何的聯係。

斯大林和就餐的政治局委員們,聽到華西列夫斯基說出這樣的事情,都感到很驚異。於是,斯大林說:“你應該立刻與雙親建立聯係,在經濟上經常給他們一些幫助。”斯大林還表示說,把這樣做已被準許的情況告訴總參的黨組織。

此事就這樣過去了。然而,過了若幹年之後,有一天,斯大林不知為什麼,又向華西列夫斯基問起了他的雙親的情況。詢問他們住在哪裏,日子過得怎麼樣。

華西列夫斯基回答說:“母親已經去世,80歲的父親住在基涅什馬的大女兒那裏。她以前是個女教師,偉大的衛國戰爭中失去了丈夫和兒子。”

“那你為什麼不把你的父親,或者連同你的姐姐,接到你這兒來呢?他們在這兒總不會更壞些吧。”斯大林勸說道。

斯大林的關切,讓華西列夫斯基很受感動。但是,他想,如果不是沙波什尼科夫的話,也就沒有他的今天,恐怕也沒有斯大林對他的親屬的這種深厚的情誼。

所以,在華西列夫斯基的心目中,一直對自己的老上級沙波什尼科夫元帥充滿了感激之情。以軍事專家身份出訪德國

1940年11月7日,在莫斯科紅場上舉行閱兵和群眾的遊行之後,華西列夫斯基和茲洛賓將軍,便被叫到了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那裏。

鐵木辛哥通知他們說:“根據政府的決定,最近幾天內,你們將以軍事專家的身份,作為政府代表團的成員前往柏林。你們將會直接從代表團團長那裏得到必要的指示。”

率領代表團的是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這次出訪是由柏林方麵提議的。

11月9日,代表團起程。德國駐蘇聯大使馮·德·舒倫堡隨專列同代表團前往。代表團同莫斯科保持著經常的無線電聯絡。

在登程的第一天,莫洛托夫的助手拉普紹夫,就邀請茲洛賓將軍和華西列夫斯基去見代表團團長。從談話中他們知道,在柏林的談判將是政治性的。代表團此行的目的是,力圖搞清希特勒的下一步計劃,並盡可能地促使把德國的侵略計劃推遲。

11月10日晚上,火車行至蘇聯邊境。在德國的邊境火車站埃德庫寧,地方鐵路當局一再堅持要蘇聯代表團轉乘他們特地準備的列車。

蘇聯代表團通過自己的列車長斷然地加以拒絕,因為蘇方的列車已在最後一個蘇聯車站裝上了西歐式的列車托架。蘇聯鐵路是寬軌鐵路,德國鐵路是窄軌鐵路。所以列車出境時,要換托架。

在蘇聯列車長同德國人進行長時間的辯論之後,德國人不得不讓步,隻在蘇聯專車的後麵加掛了兩節德國的車廂。

列車繼續前進。11月12日清晨,列車抵達柏林。在安哈爾特車站,迎接蘇聯代表團的是以德國外長馮·裏賓特洛甫和凱特爾元帥為首的一批國務活動家。在舉行了歡迎儀式後,華西列夫斯基他們被安排在美景宮下榻。

在當天上午,蘇聯代表團團長在蘇聯駐柏林大使以及翻譯人員和馮·裏賓特洛甫的陪同下,前往帝國總理府會見希特勒。在會見中,希特勒建議討論德、意、日、蘇四國“瓜分世界”的計劃,妄圖把蘇聯拉進一場肮髒的賭博之中。

莫洛托夫批駁了種種政治誹謗,拒絕回答他們的問題。那就是:柏林對東歐的政策和德國在芬蘭和羅馬尼亞的目的,由於雙方找不到共同語言,出現了分歧。於是第一次談判告一段落。

當晚,在菩提樹下大街的蘇聯大使館舉行了招待會。然而,還沒有來得及在餐桌旁就座,空襲警報就響起來了。原來是英國飛機正向柏林方向飛來。因此,招待會不得不中斷了。

11月13日晚,裏賓特洛甫在威廉街接見莫洛托夫。但是,他們的挑撥離間陰謀仍未得逞。在柏林的會談,蘇聯代表團沒有與德國就任何問題達成協議。

11月14日,蘇聯代表團離開柏林回國。送行時,德國人表麵上的客套已經蹤影皆無了。用華西列夫斯基的話來說,“隻有冷淡的送行,互相說些索然無味的官場辭令。”

12月5日,希特勒審查了“奧托計劃”,即進攻蘇聯的計劃,並原則上表示同意。

12月18日,希特勒又下達指示,製訂一個更為詳細的“巴巴羅薩計劃”代替“奧托計劃”。這個計劃規定了期限,準備於1941年5月15日對蘇聯實施突擊。

在往返柏林和停留的幾天裏,華西列夫斯基與代表團中的許多成員建立起相當好的關係。特別是同黑色冶金人民委員捷沃相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友情。

還是在去柏林的途中,捷沃相就向華西列夫斯基講述了許多有關德國工人階級生活和習俗的趣聞。捷沃相願意把他對當今德國局勢的極為正確的結論,講給大家聽。他斷言,希特勒許諾在奪取了別國土地後,共享數不清的財富的法西斯宣傳,以及希特勒政府向德國各階層居民施舍的小恩小惠,在小資產階級以及工人階級最不覺悟的基層中引起了反響。

關於希特勒對蘇聯的關係,捷沃相深信,希特勒的一切均是陰謀,都是直接指向東方的,蘇聯同德國的軍事衝突已經迫在眉睫。

後來,華西列夫斯基有機會多次領教了捷沃相高度的辦事才幹和高尚的個人品德。捷沃相的工作很繁忙,但是華西列夫斯基記得,無論哪一次向他提出問題,他都能迅速而恰當的予以解決。

對於此次出訪,代表團全體成員的共同感受是:蘇聯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必須準備反擊法西斯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