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男兒(2)(1 / 3)

熱血男兒(2)

主動聲明願意開赴前線

1915年6月,華西列夫斯基被派到駐在羅斯托夫—亞羅斯拉夫省的一個縣城的一個預備營中。這個營隻有一個補充連的士兵,另外有近百名準備派往前線的軍官,他們大多是剛從軍校畢業的青年準尉、少尉,還有幾個從預備役補充上來和傷愈出院的中年軍人。

幾天之後,華西列夫斯基所在的連就接到了開赴前線的命令。營長把所有的軍官集合起來,要從願意到前線去的人當中任命一名連長。

華西列夫斯基心想,一定會有無數隻手馬上舉起來,尤其是在預備營待了很久的軍官們會這樣做。但是,讓華西列夫斯基感到非常奇怪的是,根本就沒人舉手,大廳裏一片寂靜。

營長對部下嚴厲地責備了幾句之後,說道:“要知道,你們是俄國的軍官。誰去保衛祖國?”還是沒人響應。

於是營長命令副官用抽簽的辦法,選出一名連長出來。

此時,華西列夫斯基為大廳裏的全體軍官感到恥辱。他很想盡快地奔赴到前線,但他又不想毛遂自薦,因為他覺得連長的位置對他來說是高不可攀的。但是他看到,年紀大一些的軍官們誰也不願意率領準備開赴前線的連隊。

於是,華西列夫斯基和另外一個準尉聲明,他們願意率領這支連隊開赴前線。而其他軍官顯然很願意聽到他們的這個聲明,就像如釋重負一般。

離開羅斯托夫後,華西列夫斯基並沒有立即趕赴前線。在1915年9月之前,華西列夫斯基帶領的連隊被編入好幾個預備部隊。最後,他們到了西南方麵軍。

方麵軍司令是以1906年鎮壓喀琅施塔得水兵起義而出名的伊凡諾夫將軍。事實上,在軍事方麵,他是一個庸碌無能之人。

不久,華西列夫斯基被集團軍司令部派往第九集團軍。該集團軍司令是列奇茨基將軍,他是當時唯一的一個非總參謀部軍官出身,也就是沒有受過高等軍事教育的集團軍司令。但是,他卻是一位有實戰經驗的將軍。

華西列夫斯基到第九集團軍後,被編入步兵第一〇三師。

華西列夫斯基和他的同鄉,基涅什馬人謝廖紮·魯賓斯基準尉,從集團軍司令部駐地卡梅涅茨—波多爾斯克,坐著馬車,後又走了大約30公裏,才最終來到了步兵第一〇三師。

華西列夫斯基擔任諾沃霍漂爾斯克第四〇九團第一營第二連的連長。

在這裏,華西列夫斯基第一次經曆了炮火,到這時他才搞明白什麼是榴霰彈,什麼是榴彈,什麼是迫擊炮。這時,華西列夫斯基才真切地感到,和平的生活已經被遠遠地拋在後麵了。

1915年秋冬之時,第九集團軍所占領的防線是很不利的,它在霍亭城以西地區,與奧匈帝國的第七集團軍展開了陣地戰。

華西列夫斯基所在的第一營及他指揮的第二連,部署在團部所在地爾紮維涅茨村以西的陣地。

戰壕給人的印象十分蹩腳,隻有一些普通的溝渠,沒有胸牆,隻是在兩邊亂七八糟地堆些土,沒有最起碼的偽裝,既無槍眼,也無遮彈簷。在戰壕內挖掘了一些可供二三人起居的地窖,有一個小爐子和一個入口。確切地說,是一個僅可爬進爬出的洞口,洞口蓋著一頂帳篷。沒有防禦炮火的掩蔽部。

而敵人的戰壕離華西列夫斯基他們的部隊不到100米。士兵們就把他們的戰地障礙物當做了自己的屏障。此外,武器裝備和彈藥供應也很差。

1915年12月中旬,在一周內,華西列夫斯基他們曾試圖在霍亭以西實施突破,但沒有成功,反而遭受到了重大的損失。但是他們迫使奧地利軍隊退後了15公裏,從而推進到多勃羅諾維茨—鮑揚一線。部隊再次轉入陣地戰。

這次戰役結束,隨後就開始了冬季休整,華西列夫斯基發現舊俄軍隊存在著許多弊病。特別是最高統治者與高級指揮官之間存在巨大的矛盾,高級指揮官同廣大前線士兵之間也存在尖銳的利益對立。就是在中下級指揮員和士兵之間,也存在著嚴重的不協調現狀。

因此,軍隊內部是矛盾重重,這就導致了前線士兵紀律渙散,士氣低落,有些軍團出現了嚴重開小差的現象。還有就是中下級軍官往往采取嚴酷和粗暴的方式對待士兵,導致官兵關係十分緊張,根本沒有戰鬥力,這樣當然就難以保證戰爭的勝利了。任連長深得士兵信任

在1915年的整個冬季,華西列夫斯基所在團不止一次地撤出戰壕,作為師的預備隊進行休整。在休整的日子裏,士兵們修補或者更換穿破的軍服、損壞的裝備和武器。

如果在預備隊的時間較長,也會搞些軍事學習。由營長給團內的像華西列夫斯基他們這樣的年輕軍官上課,仍舊是集體誦讀條令,如隊列條令、野戰條令、紀律條令以及內務條令等。

對士兵們,則是搞一些嚴酷粗暴的操練來折磨他們,想借此整頓士兵的紀律性,然而,此舉往往適得其反。

華西列夫斯基剛到團裏的時候,就有許多軍官告訴他說,這裏的紀律很鬆散。有人勸華西列夫斯基少搞姑息縱容,多搞些使士兵怕班長的棍子勝過怕敵人的子彈的那種普魯士的老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