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理健康基本常識(上)
學校飲食衛生與疾病預防教育活動學校安全管理規範與安全活動青少年的心理特點
青少年期是個體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處於這個時期的個體,生理成熟水平顯著提高的同時,其心理發展的特點特別是在智力發展、情感和意誌表現、個性及言語表現上,都有其獨特的發展特征。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認知能力發展
由於青少年時期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教學活動向學習者所提的要求有了質的變化,加上活動範圍的擴大,使得個體的認知能力和言語都有了新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1.高度發展的概括化觀察力
概括化是觀察力向成熟發展的重要標誌。兒童由於抽象思維能力差,所以其觀察能力雖然是敏銳的,但缺乏概括性,觀察得不夠深刻、不夠全麵。青少年則不同,他們可以利用日益發達的抽象思維能力組織、調節和指導觀察活動,以提高觀察的概括性。
2.獲得成熟的記憶力
與兒童期相比,青少年的記憶力達到一個空前成熟階段。意義識記代替機械識記而成為識記的主要手段;識記的目的性增強,有意識記超過無意識記而居於支配地位;進入了記憶最佳時期。
3.形成理論型的抽象思維能力
從思維類型上看,少年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主要是經驗型的,在一定程度上仍需具體形象的支持,理論思維發展得不是很好。到了17、18歲之後,其抽象邏輯思維由經驗型水平急劇向理論型水平轉化,理論型的抽象邏輯思維成為一種成熟的思維形式,並導致辯證思維的發展。使青少年有可能形成極其活躍的創造性思維。
二、個性的成熟
從少年到青年,個性逐步形成。少年期是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可塑性大,穩定性低。
進入青年期,青年的個性雖然還有受內外因素的影響而發展變化的可能,但已相對穩定。主要標誌是:
1.自我意識趨於成熟
隨著知識的積累、智力的發展以及獨立安排生活道路這一客觀要求的逼近,青年的自我意識日漸成熟。他們傾心於認識自己的身心發展及其社會價值;獨立地評價自己和別人,並逐漸克服評價的片麵性,力求全麵分析;初步形成穩定的性格特征;能較好地進行自我教育。
2.世界觀初步形成
世界觀的形成是一個人個性意識傾向性成熟的主要標誌。世界觀萌芽於少年期,初步成型於青年初期(此時尚不太穩定),到青年中後期進一步成熟。青年對世界全麵而深刻的認識,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政治活動以及青年中後期生活道路給青年的錘煉是青年期世界觀形成的基礎。青年世界觀的成型表現在他們對自然、社會、人生和戀愛都有了比較穩定而係統的看法。
3.興趣、性格趨於穩定,能力提高
興趣是個性傾向性的一個重要方麵。青少年的興趣是廣泛而多樣,逐步穩定,持久性提高,日益深刻。性格和能力都是最能表現個性差異的心理特征。性格在青年初期基本定型,此後的改變十分細小。
能力有各種類型,不同類型能力發展的速度不盡相同,但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注意力等一般能力都要到青少年期才能趨於成熟,並在青年後期都先後達到高峰。
4.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水平提高
青少年開始進入自覺的道德水平階段,形成信念,知道自己行動的原則。這一方麵表現在道德意識在道德行為中的作用日益加強,所掌握的道德準則範圍廣、質量高。另一方麵表現在道德情感中的直覺式情感逐漸減少,倫理道德式的情感體驗開始占優勢。此外,道德理想更為現實,知行脫節的現象也日趨減少。
三、情緒、情感特征
青少年的情緒和情感已趨向成熟和穩定,但與成人相比,又顯得動蕩不穩。其主要特征有:
1.熱情、容易激動
青少年辦事積極、富於熱情,傷感易被激發,行動迅速,表現為奔放、果斷。但由於生理和自我意識上的急劇變化,有時青年的情緒、情感容易過於激動。
2.情感的內容越發豐富、深刻
青少年的幾種基本情緒如憤怒、恐懼、歡樂、悲傷和愛的起因以及表現特點與兒童期不同,表明其情緒情感已經從不成熟發展到成熟。由於智力和社會需要的不斷增長,青少年慢慢地形成許多具有明確道德意識的社會性情感,如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義務感、正義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顯提高。
3.對情感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控製的能力提高,情感逐漸穩定
這一方麵表現在青少年情感持續的時間延長,情感不再像兒童那樣容易轉換,受外部情境的影響減少。另一方麵表現在青年的情感類型正從外傾型向內隱型過渡,他們能根據條件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和控製自己的情感,表現出外部表情與內心體驗的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