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不足是視點有些分散,不夠精練,篇幅尚可刪節。
龐天舒少年成名,30歲以前主要寫詩歌、散文和中短篇小說。而立之年過後相繼推出長篇小說《落日之戰》和《生命河》,顯示出她藝術功力的日漸成熟。
《落日之戰》(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以北宋末年漢、契丹、女真、回鶻等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衝突與北方政權的興衰更迭為背景,在殺伐征戰中展現國家、民族和人物命運,生動具體地展現了那個毫無理性、自然競爭的混亂時代的曆史進程。作品將血雨刀光、男歡女愛、顛沛流離、神話傳說與宗教信仰糅合在一起,透射出淡而不疏的神秘色彩,有一定的曆史文化底蘊,語言優美流暢,不失為一部沉重、悲壯但又靈動、飄逸,頗具特色的長篇小說。
北宋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卻也是軍事上最糟糕、最懦弱、最令人悲哀的時期。相反,北邊的遊牧民族卻空前地強盛起來。少了漢人的威脅,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成為其主要矛盾。契丹人建立的大遼國,在崛起的女真人麵前,威風不再,土崩瓦解。契丹人東躲西藏,女真人東征西討,漢人疲於應付、難顧首尾,征戰、逃亡、遷徙、追逐,一時間北方廣闊的天空飄蕩著濃濃硝煙和滾滾塵埃。
在戰亂中,遼軍都統蕭撻不野與夫人萇楚失散,失散的萇楚變成女真格格依爾哈,被女真大將斜也看中並被納為福晉,不知情的蕭撻不野卻踏上了單槍匹馬尋找愛人的漫漫征程。普速完公主愛上漢族出身的青年將領子衿,子衿卻在一次戰鬥中下落不明,普速完無奈之下嫁給了勇猛但卻粗魯的朵魯不,時時忍受著無愛婚姻的煎熬。公子夷刺在西遷途中愛上了大漠姑娘塔爾米,塔塔,唯一的美滿婚姻卻又迅速地夭折,給人留下無限的感傷。
在戰火和愛情之外,我們感受到的是濃厚的宗教和神話的氛圍。無論是契丹人還是女真人不時地念叨他們的天神,仿佛神靈就在離頭三尺的地方,時時注視著他們,種族的爭鬥其實也是神靈的較量。女真人薩滿教的神秘、古樸的儀禮,既讓我們看到了人們對生命原始圖騰的頂禮膜拜,又讓我們看到人類生命之初的蒙昧與血腥。
《生命河》(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則是一部現實主義的當代軍旅題材作品。小說的上半部《最後的童話》寫的是南疆之戰中以孟鐵川任隊長的一支偵察小分隊的傳奇經曆,包括孟鐵川與來前線實習的軍醫帕美的傳奇愛情。下半部《永遠的傳說》寫的是20年後,成為將軍的孟鐵川與成為某植物研究所的博士帕美的邂逅,以及他們的後代蒙帕、孟鐵兒、羅楚岩、唐小朋的人生追求與愛情糾葛。
這部作品凝聚著龐天舒的記憶和心血,應該說是經過沉澱積累的精心炮製之作。當南疆戰事打響的時候,19歲的龐天舒就作為專業作家下到前線體驗生活、積累素材,以後她也以南線戰事寫過一些中短篇小說,但總體影響不大。十幾年過去了,《生命河》的推出了卻了她的一樁心願,也讓我們看到了一部獨特的“少女跟中的戰爭”。
偵察隊長孟鐵川和英勇的隊員們——岩甩、濃布、鬆帕朋、張繼武、範海明、鄭兵、阿火在戰火中一次次出奇兵,完成了艱、難、險的戰鬥任務,但也付出了慘烈的代價——除孟鐵川和阿火外,其他全部壯烈犧牲。戰場環境、戰鬥場麵和戰術動作描寫逼真到位,顯示了龐天舒十餘年沉澱的成果,也顯示出她對戰爭的把握走向成熟。作品高揚著英雄主義的精神,人物形象生動可愛,美中不足的是對人物的戰爭心態的複雜與深度刻畫不夠,一味地堅定樂觀、視死如歸,反而不如《穿越死亡》裏的上官雲峰血肉豐滿。愛情描寫是龐天舒的拿手好戲,無論是帕美還是小護士依香濃、莫香蜜、龐天舒都寫得如見其人、如聞其香。尤其是帕美和孟鐵川的愛情遭遇,其中的深情和無情、無奈,不啻一首“最後的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