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經驗型領導
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熟練高超的工作技能、專業的知識、優異的策劃能力、高超的判斷力,能適當教導他人,對任何工作具有通才能力,能展望將來。
3.平易近人型領導
富有魅力、責任感。能經常關懷下屬,能真誠地與下屬探討問題,能關心下屬的成長,能當麵糾正下屬的過失,能指出下屬的缺點和不足。公私分明,有決斷力與執行力。能經常自我啟發。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工作有熱忱,守信,有信念。
4.善解人意型領導
在下屬對工作的方法產生疑問時,領導能預先察覺,並積極加以指導;下屬內心焦慮時,領導能設法為他排遣;責備下屬時能因人而異,能了解下屬的願望。領導要能知道下屬希望做什麼、不願做什麼,還有從業人員到底想要領導派給他什麼職務、不願承擔哪些職務。
總之,你要由下屬的言行舉止發掘下屬所希求之事,領導一定要具備這種敏銳的觀察力。
有許多領導對下屬的情緒毫不關心,這種遲鈍的領導或許在短期內會受到尊重,但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人心。培養你的管理智慧
沒有人天生是領袖,沒有人天生就具有出色的管理才能。領袖的素質和管理才能是通過後天的努力和學習得來的,它是可以通過培養獲得的。
一個人事業的發展,與他的“領袖氣質”和出色的管理能力是分不開的。這種素質和能力能夠幫他做成他本來不會做或無法做成的事情。
那麼,究竟該如何培養我們的領導才能和管理才能呢?也就是說,如何使別人樂於和我們合作,支持與幫助我們的發展呢?
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成為一個受別人歡迎的人。
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一味地取悅別人並不是最好的方法,關鍵是要培養你的特質。
從下麵這幾個方麵入手,可以使我們盡快地培養起自己的領導才能:
1.跟那些你想去影響的人們交換意見
這是使別人,比如你的同事、朋友、顧客、員工,依照“你所希望的那種方式”去做的秘方。具體的做法是:
(1)要考慮並且體諒別人的處境。換句話說,就是你要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
(2)接下來你可以問自己:“如果我是他,這件事情應該怎樣做才好呢?”
(3)然後就要采取“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做”的那種行動。
2.考慮問題盡可能地周到,處理事情的時候要多思考還有哪些不符合人性的地方
人人都用自己的方法來領導別人,但是總有一種最好的、最理想的符合人性的方法。
下麵這兩種方法是使用“人性化管理”方式使你成為更好的領導人的具體方法:
(1)遇到跟人事有關的難題時,要及時地問自己:“處理這件事最合乎人性的方法是哪一種?”
(2)把別人都看得很重要,而且是真心實意的。要關心下屬的生活,時常想到,一個人活著的最主要的目的,其實就是享受生活。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原則:你越是關心一個人,他就越是會努力地為你工作,為你服務,你的成就也就越大。
(3)不斷追求進步。相信自己和別人還可以進步,並付諸行動。在任何行業中隻有精益求精的人才有機會不斷地升遷。領導人,尤其是真正的領導人非常缺乏,為了使你始終保持旺盛的進取心,有兩件事情是你必須要做的:
每做完一件事情都要研究如何進一步改善。
每做完一件事情都要提出更高的標準。
3.騰出一點時間和自己交談、商量或從事有益的思考
領導人物都特別地忙碌,每天都要花許多時間來單獨思考。無法忍受孤獨的人,竭力使自己的大腦中一片空白,他們盡量避免動腦筋,在心理上自己已經被自己的思想嚇壞了。這些人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變得心胸狹窄,目光日益短淺,行為也會變得幼稚可笑,當然不會有堅忍不拔、沉著穩健的作風。忽略了自己大腦的思考能力的人不可能成為一位出色的管理者和領導者。
領導階層和管理階層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思考,邁向領導之路的最佳準備也是思考。因此,希望你每天都能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培養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你自己已經培養起了你的領導氣質,你的管理者的才能。
這時候,你距離成功就越來越近了!企業管理的五種基本理論
作為中西合璧、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企業管理者,李嘉誠對於古今中外的管理理論都有著深入的了解,在他管理實踐的過程中,他更推崇以下五種基本理論:
1.經營之道與做人之道的統一
綜觀世界知名企業的真正高水平的經營,做人之道與經營之道不僅是統一的,而且形成了良性循環。企業經營者重視做人之道,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唯利是圖,不講道德,追求短期收益,是社會機製尚未健全階段的短期現象。經營者講做人之道,其目的在於,企業人的形象和信譽是企業發展的推動力和寶貴財富。
2.老莊“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是《老子》管理哲學中最為精深、最有啟迪意義的管理方略。“無為而無不為”,“為無為,則無不治矣”。老子認為聖人之治,就是“無為而治”,一方麵強調領導職責主要是消除外在幹擾,使一切按照客觀規律,自然而然發展;另一方麵講管理者不妄為,則一切按常規平安無事。
3.企業帝王策略
由日本人佐佐克明提出並強調:一是領導者在資質上,首先要有靈活的頭腦,然後要具備個人魅力與果斷力;二是領導者能不斷發掘新秀,並能留住人才;三是領導者沒有權力欲,是協調型的;四是實施“例外管理”,領導者不輕易幹涉日常工作,不使自己站在事件前頭去冒險,主要準備處理最需要領導者來應付的例外現象;五是自覺應用文化溝通,使受企業文化氣息影響的視聽者成為自己的消費者。
4.考爾鬆“教練”管理策略
對航空一竅不通的考爾鬆,是靠策略化管理創造奇跡的。其一是實行民主管理,充分尊重人才。為此,他實施“走動的可見管理”,使上下級直接接觸。其二是下放權責,將公司一分為三,各自獨立經營。同時讓最接近問題的人有決策權,而他自己主要是靠一個考核信息係統,實施計劃與控製。其三是兼容並蓄廣集信息。他挑選各種類型的人擔任主管,包容不同觀念與作風,在廣泛掌握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決策和指導運轉。其四是設立業務與政策兩個委員會,他把自己定位為“教練員”,而不是指揮官,充分尊重他們的決定。
5.管與不管辯證法
這一理論近年來由某些著名管理理論家提出,它的觀點是全局領導者隻管必須由自己管的事。
(1)管戰略。構築戰略結構體係和保持戰略指導主動性。它認為:指揮全局者,最要緊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擺在戰略全局上。比如部隊的組成、戰役間的關係、各作戰階段間的關照得好或關照得不好、我方全部活動與敵方全部活動間的關係問題等。“總之,一個原則,就是注意那些有關全局的重要的關節。”
(2)履行領導職責。保持清醒頭腦,敏銳察覺“威脅”與危機,並在整個管理中貫徹危機感思想;保持企業運行與戰略目標相適應,防止目標轉移;注意下級管理者的職責履行。
(3)管變革。現代條件下,擔當起創新的責任,才能有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4)管產品整體。包括管科技開發,管產品質量與產品服務的規劃與實施。
(5)管人才。成功的企業無一不是重用人才的。
(6)管企業文化、倫理道德與企業形象。當今企業最好的生存之道就是培養一支團結興旺的隊伍,而造就這樣的隊伍,要靠企業文化。
(7)對社會負責。如保護環境、防止汙染等。現代企業家的特征
現代企業家特征是企業家區別於一般行政領導幹部的基本特征。行政領導一般由上級任命,而企業家是在管理實踐中自我造就的,且得到社會行家的評選公認。企業家與行政幹部的成長道路不同,在思維習慣、行為方式、領導風格等方麵都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
1.經濟家的頭腦
企業家主要在於“腦”,而不在於“手”。企業家具有裝著“經濟”和“效益”的大腦,即要以最小的投入求得最大的產出。
2.戰略家的眼光
企業家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目光短淺者,而是一個深謀遠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的戰略家。他能從繁忙的日常工作中超脫出來,進行一種眼前看不到的具有未來色彩的戰略構思。
3.哲學家的思維
企業家能在複雜的經濟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在於他具有哲學家的思維,即他能對周圍一切正在發展變化著的工作,以哲理性的思維方式做出新的概括、歸納、判斷和推理,從而獲得一種新的創新觀念。
4.探索家的精神
企業家不拘泥於過去和現狀,敢於開拓創新,不斷尋找新的信息和經驗,努力探求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為未來的發展開辟新路。
5.藝術家的領導藝術
企業家麵對錯綜複雜的現實,能諳熟各種領導方法、原則和規律,具有非規範化的經驗和創造性的領導藝術。正如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管理教授明茲伯所指出的,企業家所扮演的角色並不單純是一個科學家,一個會計師,一個工程師……而是一個集各種才能於一身的藝術家。
6.善於組織
企業家能按一定的標準有序地搞好以下三方麵的組織工作:(1)善於設置合理的組織機構和配備合適的管理人才;(2)善於建立一套健全的、精幹的、高效的組織體係;(3)善於按組織體係所要求的科學“程序”和“軌道”有效地開展工作。
7.善於用人
企業家具有“伯樂識馬”的眼力,能衝破世俗偏見和陳腐觀念,善於選拔人才;企業家能把具有專長的能人安排到能發揮其才幹的崗位,做到人盡其才;企業家舍得花本錢,進行智力投資,積極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