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領導要有人情味(1 / 3)

領導不要不可一世

IBM乃享譽全球的最大的計算機公司,此公司之所以發展成為今天這樣的龐大規模,要完全歸功於其一任董事長湯姆斯·華德遜。華德遜的經營方法完全是以自己的生活信念為基礎,衍生而成。

華德遜原為美國北部紐約州的農家子弟出身,平素家訓甚嚴,自幼秉承父親教誨,生活舉止中規中矩。其父教誨重點有三:

1.平日待人接物,需有敬老尊賢之心;

2.保持開朗個性,尤以誠實處世為實;

3.凡是要務在身,莫不全力以赴方罷。

華德遜奉之為自己的生活準則,終生信守不渝,並以此信念為IBM公司的建立與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這種將生活理念融入工作的方式,並非華德遜所獨有。事實上,卓越的經營者或領導人,多半都懂得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確立經營方針及製定管理方法。懂得用人之法,方能使人盡展其才。

仔細觀察我們的工作圈子,你會發現,許多“領導人”並不足以配戴“卓越”、“傑出”或“優秀”這些桂冠,你甚至為此提出這樣的疑問:“我的單位究竟有沒有領導人?”要注意的是,人們常說的最高主管並不一定就是領導人。

在我們這個社會,無論是國家行政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都有自己的、各個層次的領導人或主管領導,從他們中的個別人身上,你可以看到都有如下現象存在:

自以為是“領導”、“老板”,便覺得高人一等甚至數等。喜歡高高在上,喜歡發號施令,再等待結果出現;以少與職員見麵、少接觸等形式營造神秘氛圍,並期望在這種神秘氛圍中登上“神壇”;以為“領導”、“老板”是“特權”的代名詞,喜歡擁有各種形式的特權,比如豪華的轎車、漂亮的住房、華麗的辦公大廳、隨叫隨到的下屬,諸如此類。

個人主義。或者赤裸裸,或者琵琶遮麵,隻顧及私人的利益、地位,以及自己的“外交形象”,隻有在自己利益受到損害時,才堅持原則,才明辨是非,才敢於堅持己見,不惜做“惡人”;對上、對下總是以“老好人”的麵孔出現;最關注的就是不讓任何人搶奪自己占據或者準備占據的職位;除了自己以外,什麼都不關心;總希望自己姓顯名揚,而要別人隱姓埋名。

傲慢自大,總以為老子天下第一。認為職員尤其是藍領階層和女性員工懶散,沒有能力,忘恩負義,無論哪一方麵均比自己低、賤,對一般員工沒有熱情和興趣,叫不出員工名字,不願接見員工,和員工關係不和睦,甚至僵化;不能容忍別人的反對意見,自己有錯,卻死不承認,還老是責怪別人,對他人所犯的錯誤則認為是大不敬,應嚴加責罰。

言行虛浮,好耍小聰明,喜弄權柄。隻會滔滔不絕說話,說話時或興之所至、模棱兩可,或隻說自己認為員工愛聽的話,輕易許諾,諾後即忘,試圖給人以特別有本事,特別有把握的印象,事不成,諾不行時,臉亦不紅,心亦不慌,從不認為這是一種毛病;喜歡說些讓人“眩暈”的話,最喜歡把事情複雜化,喜歡“闡釋”單位最複雜的規章製度,認為別人弄不懂自己的話或事就足以顯示自己的聰明與高超;做事密不示人,故弄玄虛;好嘩眾取寵,平淡無奇的事或話偏要故意弄得“風趣”、“幽默”;喜歡用備忘錄,喜歡作長篇大論的報告,喜歡用公司手冊,紙上作業一大堆;喜歡耍手段,喜歡新的控製權;決策武斷、或猶豫不決;好大喜功,老是想擴展得更大、更複雜。對任何事情,無論輕重大小,都要保留自己的最後決定權,要在任何事情上都插有功時,功勞是自己的,出錯時,盡管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卻不願承擔責任,轉而尋找替罪羔羊。時常埋怨沒有人才,老從外麵挖角……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某些“領導人”或“老板”看了上述諸般,有人沾沾自喜,說:“這些毛病我都沒有呀!”有人則要跳高,說:“這些也算毛病?真是誇大其辭!”很少會有人正視自己,正視這些現象。久而久之,造成自己所轄單位的領導者與員工之間隔閡日深,互不信任,彼此之間如盤中散沙,連一件小事也不能順利完成,更別說其他大事了。失敗之果,是誰造成的?正是那些所謂的“領導”及“老板”。

布默爾公司總裁彼得·普諾爾說:“領導人物必須是與眾不同的,他能控製各種假定狀況並能對傳統持懷疑態度。他具有追求真理的毅力,擬定決策必須基於真憑實據,不可依據個人偏見行事。領導人物必須是體察入微的,對於員工具有高度的敏銳力。他能充分了解員工的心理,並培養與員工的相互信任。他必須能將企業目標明確地告訴大家;他應該常常鼓勵讚美員工,而不應總是批評指責,他不僅要讓員工敬畏,還需要得到員工們的敬愛。”

英國陸軍元帥伯納德·蒙哥馬利說:“領導者應具有感染性的樂觀……測試一個人領導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分析你在與那個人晤談之後的感覺,如果覺得意氣昂然,充滿信心,那麼,那個人就有資格當領導者了。”

拿上述標準評價我們周圍的某些“領導人”或者“老板”,我們隻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們這些“領導”、“老板”是失敗的!

紐約的巴黎餐館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餐廳,它的負責人索特勒在接受一家雜誌的采訪時,透露了他的心得:“我做廚師已經不止30年了。我知道我在做什麼,而且每天我都盡可能地把它做好。我用愛心來烹飪。服務也是一樣,侍者必須帶著愛心服務。常有人問我經營的秘訣。老實說,唯一的秘訣就是:我把愛放在烹飪和服務裏。”

傳奇性的綠灣包裝的負責人羅伯地也十分看重“愛”這個觀念。在他去世之前,他對美國管理協會的成員說:“精神上的強韌指的是謙虛、單純、斯巴達主義以及愛。我不一定要喜歡我的同事,但身為一個人,我必須愛他們。愛是忠誠,是團隊合作,是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心靈的力量就是公司的力量所在。”有了愛心,領導者就會對自己的公司、自己的職員迸發出巨大的責任感、無比的熱忱和堅定的信念。掌握“溫情的管人方法”

領導者的管理能力往往表現在下達命令上,因為在任何一個機構和部門中,令行禁止是最起碼的工作紀律。作為領導者,如何給下屬下達命令,這要看他所命令的對象和當時的情形而定,該硬時有時可軟,該軟時有時也可硬,每一位管理者都應該清楚這一點。

一般來說,成功的管理者多以溫和的和富有人情味的方法管理下屬,也就是說以詢問、鼓勵和說服等方法帶領他們前進。因為用獎勵或肯定的方法使某種行為得以鞏固和持續,比用否定或懲罰的辦法使某種行為得以減弱或消退更有效。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喜歡做別人請求他們做的事而不願做別人命令他們做的事。而且從長遠觀點看,批評過多會損傷他人的自尊心,使他們的工作效率下降,給個人的精神造成極大的傷害。

但在必要的時候,為了加強管理,管理者有必要采取強硬手段。一些管理者,即使在他們解雇某人時,他們也並不因為內疚而變得猶豫不決。他們一旦要采取堅決措施,就會變得冷酷無情。

現在企業管理者並不經常采取以權勢壓人的方法,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會冒一定風險,會引發一些問題。

但毫無疑問,管理者對於少數懶惰的下屬,隻能用簡單明確的指揮式命令,如“下午將這批活幹完”、“快去打掃會議室”。隻有這種命令,才能使他立刻行動,不敢怠慢,不至於鑽命令的空子。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

對於大多數下屬來說(指表現一般的下屬和工作積極主動、進取心強的下屬),就要采取詢問請求式命令,如“這件事請你做好嗎?”“我們該不該這麼幹?”下屬普遍願意接受這種“溫情”的命令,自然也就能達到最好的指揮效果。為什麼呢?道理其實很簡單,沒有人喜歡別人對自己表現權威,都渴望受到尊重。運用這種命令方式,管理者不是居高臨下,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你商量,征求你的意見,請你參與決策,自然給下屬帶來受到尊重的愉悅。這種命令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避免管理者犯錯誤,使方案更趨完善。因為其下達的不是不容置疑的、必須執行的命令,而是詢問、請求式的,下屬就有機會、有膽量說明他對這份工作的看法或者說明為什麼不能接受這份工作,計劃還有什麼缺陷,或者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管理者可以吸收正確的部分,以達到兼聽則明的效果。

有人擔心,這樣下命令,下屬會不會將其視作管理者軟弱的象征,或者不買管理者的賬。請你放心,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的。盡管管理者是請求、詢問式的,可在下屬聽來,這仍是命令。對主動的下屬來講,這是最好的命令方式。

另外,多關心下屬,關注他們的生活,同他們談談話,能讓下屬感受到自己受重視,心中充滿溫暖。在這方麵,二戰時期英國名將蒙哥馬利給我們做出了表率。

誰都不否認,戰爭時期士兵過著最不愉快的生活。但要是士兵知道指揮官和他們一樣,這種生活就較易接受一些。士兵若在前線常常見到司令,能同他談談話,並受到重視,知道他們真正被長官所關心愛護,他們會更有勇氣。正是基於這些認識,使得蒙哥馬利在嚴厲治軍的同時,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用於視察軍隊。

在歐洲登陸戰的指揮過程中,蒙哥馬利慣於搭乘“輕劍”號專車到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各地去視察即將參加“霸王”行動的各個部隊。視察形式不拘一格,目的卻隻有一個,即讓每一位士兵都感到司令是可以信賴的,他們要為之獻身的戰爭是必勝的。自然,剛出現在隊伍麵前時,他引起的隻能是好奇心,這些來自不同國度的士兵們交頭接耳,對他品頭論足。他微笑著,絲毫沒有要製止他們的意思,而是用近乎鼓勵的目光和藹地從每一張臉前掠過。然後,他就站在吉普車車頭前,同官兵們作樸素簡單的交談。接下來,他走進士兵中間去和他們談心,甚至與他們一起備戰、一起生活。他了解了士兵們的精神狀態、他們的愛與怕;士兵們則了解了這位成竹在胸的最高指揮官,相信跟著他,就必定要走向勝利。

對士兵講話時,蒙哥馬利善用如炬的雙眸,去攝取聽眾的心。簡單有力的語言以及迅速切入問題本質的智慧是他作為領導人的獨特魅力所在。通過那一次次使人精疲力竭的重複的視察,蒙哥馬利的這些魅力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因為他知道怎樣去激發每一位最基層成員的鬥誌,使他們在對領導者滿懷信心的同時煥發出更高的戰鬥激情。

在蒙哥馬利粗獷的表象之下,其實是一顆周到、精細、玲瓏的心。他常常向士兵傳達最溫柔的信息,向他們表現出他的關心和愛護。自然,他得到的回報也很豐厚。

德國將軍隆美爾的部隊被決定性地擊敗後,逃向的黎波裏。蒙哥馬利率第八軍深入到塔尼亞追擊敵軍達200多英裏。時值聖誕節,為了振奮一下士氣,最後躍進的黎波裏,蒙哥馬利命令部隊原地休息,盡最大可能過一個快樂的聖誕節。當時氣候寒冷,火雞、葡萄幹、布丁、啤酒等食品都要到埃及去訂購,蒙哥馬利發動後勤工作人員,終於使這些聖誕節傳統食品按時運到了。

接著,蒙哥馬利向全體官兵贈送了最好的禮物——聖誕文告,來祝福大家聖誕快樂。在文告中,他引用了約克郡一位名叫赫爾的姑娘寄給他的聖誕賀信中的話,並說,這代表了每位英國公民對全體官兵的祝福,文告充滿了親人般的脈脈溫情,將士們無不備感親切。

就這樣,蒙哥馬利鼓舞了士氣,為戰爭勝利準備了最重要的條件,也為自己贏得了二戰名將的殊榮。

蒙哥馬利有著西方職業軍人一貫的作風:嚴厲治軍,獨斷專行。但他又有細致的心性,善於體恤下屬,在生活細節上同下屬有著共同的誌趣,以此獲取了部下的尊敬和信任。用真情打動下屬的心

人是需要激勵的,激勵的方式多種多樣,物質激勵隻是其中之一,但真正長久而深入人心的,往往是情感的激勵。“感人心者,莫過於情”,情感激勵能夠充分體現領導者對下屬的重視、信任、關愛之情。

人們在做出某種決定時,事實上是依賴人的感情和五官的感覺來做判斷的,也就是說感情可以突破難關,更能誘導反對者變成讚成者,這是潛在心理術的突破點。

在美國,有一位少年在地鐵的站台上不小心掉了下去,飛馳而來的電車讓他失去了雙手。於是這位少年就向地下鐵路公司提出控訴,但是,不論是地方法院的審判還是最高法院的審判,都認為這不是地下鐵路公司的過失,而完全是少年自己造成的。

然而到了最後判決的日子,在這最後的一場辯論中,法院竟宣判少年勝訴,而且全體陪審員一致讚同。據說這完全是靠少年的辯護律師,在當天的最後辯論中,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昨天我看到少年用餐時,直接用舌頭去舔盤子裏的食物,使我不禁掉下淚來。”

這句話使陪審團的判決峰回路轉,其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人類畢竟是感情動物,即使有千百個理由,也比不上一個令人感動的事實。

有很多十分理性的問題,也靠感情來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