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牕前有茂艸覆砌。或勸之芟。明道曰。不可。欲常見造物生意。又置盆池蓄小魚數尾。時時觀之。或問之故。曰欲觀萬物自得意。橫浦先生雲。艸之與魚人所共見。惟明道見艸則知生意。見魚則知自得意。豈流俗之見可同日而語。公論曰。儀封人一見孔子遽以為木鐸者。以其見所未見。故驚而為之語也。
道非虗無也。日用而已矣。以虗無為道。足以亡國。以日用為道。則堯舜三代之勳業也。橫浦先生可謂至論。
邵堯夫詩雲。廓然心境大無倫。盡此規模有幾人。我性即天天即性。莫於微處起經綸。讀堯夫此詩。宜其詔不起也。確乎其不可拔。自守其道矣。又不若張拙秀才雲。光明寂照徧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摠是邪。隨順眾緣無罣礙。涅槃生死是空花。
橫浦先生雲。韓退之生平木強人。而為寒餓所迫。累數千言求官於宰相。亦可恠也。至第二書乃復自此為盜賊管庫。且雲大其聲而疾呼矣。略不知恥。何哉。豈作文者其文當如是。其心未必照乎。當與有道君子議之。公論曰。繫辭雲。失其守者其辭屈。
讀墳典誥。身心當肅然。如對能仁諸祖周公孔子。我是迦葉阿難及諸弟子。我是顏回曾參七十子之儔儼然在前。琅琅玉音。諄諄之誨在耳。一聞千悟。身心廓然。孰雲去聖踰遠。不然。徒費日月膏燭耳。如曰不立文字見性成佛。道貴自得。左右逢原豈在循紙墨。點鬼簿。味糟粕耶。蒙則曰。大哉言乎。第非垂棘之璧耳。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微知其寂則動矣。略有感意則不通。如鐘焉穀焉。呼之則應。扣之則鳴。未呼未扣之前。庸有知與意乎。故曰。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小人女子根性昧劣。固不足論。君子溫良恭儉讓。聖如孔子而欲使小人女子有禮不懟。言於己亦猶其難。欲全德而為君子又其難。
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此安非平安之安。安樂之安。乃時安之安。不見是而安。乃易之序也。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繼之雲。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公論曰。者箇香爐能盡聖人之意。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非艱難中取易略之易。非繁劇中取簡省之簡。言易則難矣。言簡則不少也。易簡在一念未萌已前。晝明夜暗。春生夏長。則知乾坤之易簡也。故曰易簡之善配至德。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不改之義。有絲毫繫念則墮於人欲。人欲既無。天下之理得矣。觀之一字。不得已而言也。微有觀意則不妙。以有欲觀。形名度數徼爾。知其歸趣正而不惑。故曰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有欲即無欲也。又曰。和其光。同其塵。即內不失正。外不殊俗。或以老子溺於虗無。其可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