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故鄉》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他回過頭去說,“水生,給老爺磕頭。”
一聲“老爺”,“我”與閏土少年時代的純真友情,完全被封建的等級觀念所代替了。
(3)反映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特點等
在《我的叔叔於勒》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父親總要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於勒竟在這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
母親也常常說:“隻要這個好心的於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它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用語言渲染對於勒的急切的盼望,意在反襯出見到於勒的失望。
毫無疑義,父親是被這種高貴的吃法打動了,走到我母親和兩個姐姐身邊問:“你們要不要我請你們吃牡蠣?”故作優雅,其實這才是噩夢的開始,推動情節發展,使於勒逐步揭去了麵紗。
我說:“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
我母親嚇了一跳,直望著我說:“你簡直是瘋了!那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
前後鮮明的對比,都是金錢惹得禍,他沒再往下說,因為父親指著女婿對他使了個眼色。
6.語言描寫中的常見病
(1)人物語言或不符合人物身份
語言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要求不但要寫出人物的共性特征。而且還要反映出人物的個性色彩,隻有這樣的語言描寫才能收到生動傳神的效果。有人說,人物語言描寫是展示人物性格的一麵鏡子,就是說,通過人物的語言描寫,讀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人物的思想修養、身份、心理素質等多方麵的情況。但是,如果語言描寫不符合人物身份,或者充滿說教色彩,缺乏鮮明的個性,就寫不出人物的特征。
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靠語言來表達。恰如其分的語言描寫,不僅能透露人物豐富微妙的內心秘密,而且能生動地刻畫出人物獨特的性格特征,“使讀者看了對話,便好像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
(2)語言要簡潔明了
在進行語言描寫時,語言要簡潔。不能拖泥帶水,更不能寫一大堆的廢話,讓“人物”說個沒完。語言拖泥帶水,沒話找話。不能拖泥帶水,更不能寫一大堆的廢話,讓“人物”說個沒完。語言拖泥帶水,沒話找話,這是學生作文容易出現的毛病,即使生活中真的這樣說了,也要根據文章需要進行取舍。在實際生活中,人們說的話既多又雜,寫文章不是生活實錄,不能原原本本地照搬生活。寫進文章裏的語言一定要經過提煉加工,跟中心密切相關的話,有助於刻畫人物形象的話,再多也是必要的;反之,與中心無關,對刻畫人物毫無作用的話,哪怕是半句也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