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習觀與時間觀·第一節學習觀(3 / 3)

不斷提升自我價值

李晟的父親是一員威武的大將,李晟希望自己能長大成為父親一樣的人。可是,父親因為疼愛自己的兒子,卻總是說他年紀小,不能習武。

李晟後來不聽父親的勸說,一致決定自己從現在就開始學習練箭。非常不甘心,偷偷學習射箭,終於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箭手,最後讓自己的父親刮目相看。

李晟的做法是正確的。他按照自己的行事原則去辦事,獨立地決定自己的前途,把自己所應該去追尋的銘記在心。主動在學習中提升了自己的價值,讓父親也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如果一個人在發展,他就具有學習的能力;如果停止發展,他就失去了培養自己能力的價值。從呱呱墜地起,人就開始了學習,無休止的學習,直到生命的終結,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中學時代是一個黃金學習時代。如果說人生的終級目標就是建一幢高樓大廈,那地基就要從學生時代開始打。要知道,地基對於一幢房子或是建築的重要性,地基打不好,不論在上麵蓋什麼都不會結實,也無法長久。“思而不學則罔,學而不思則殆”,學問是沒有止境的,人生本來就猶如一張白紙,隻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才能把這張白紙寫滿密密麻麻的字體。不要等到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後才發現原來你所知道的和所學的都隻不過是滄海一粟。

所以應該趁著大好年華在學習中不斷的提升自己,不要滿足現狀,停滯不前,隻有不斷的為自己充電,你才有資格走在隊伍的前列,才能更好的在社會立足,可能當別人還在搖搖晃晃,慌亂“補課”時,你已經坐在了成功的交椅上。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有要危機意識與競爭意識。在整個世界都在變革的大環境下,主動應變勝於被迫改變,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斷提高自我價值才能提高生活質量與人生的價值,而學習永遠是提升自己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學習是為了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心態意識,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不斷強化自己的各種能力,不斷給自己的大腦充電。如果你停止了學習,停止了為自己充電,你就會很快“沒電”,而後被社會所淘汰。特別是在網絡信息技術日益升溫的今天,無論在何時何地,每一個人都不要忘記給自己充電。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向身邊的每一個人學習,去學習他們的長處來補足自己,時刻提高,步步為“贏”。生命也會就此掌握在你的手中。

7.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

周恩來總理曾說過:“加緊學習,就要抓住中心,寧靜勿雜,寧專勿多。”

學習絕不是簡單地將信息塞入頭腦,而是需要掌握不同學科的學習方法,而好的學習方法使你事半功倍,不良的學習方法使你事倍功半,因此學習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但是學習方法應該是因人而異的,不是每一個都能夠接受同一種學習方法的,對於青少年來說,選擇一種非常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夠讓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快的提高一個層次,更重要的是能在好的學習方法中找到學習樂趣,從而遊刃有餘的駕馭學習。

學習,重方法

曾經有一位身體很健壯、臉上滿是皺紋的老人,年齡已經有60多歲了,在前蘇聯的科學院的講台生,向觀眾作一個記憶數字的表演。老人對著一位自願幫助測驗的觀眾說:“你可以在黑板上隨意寫什麼數字。”自願的人將一長串長達40多位的數字都寫在了黑板上,然後就將黑板轉過去。老人顯得很安靜、眼不眨一下,2秒種後便一字不差地把所有寫的數字全都報了出來。觀眾當場都愣住了。原來下麵的觀眾都是專家。

透過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學習的方法是多麼地重要。一般人都無法去完成的事情,但是這位60多歲的老人確實是做到了,而且是十分準確地表達出來了。

這位老人就是整天善於去運用學習的技巧,並在心裏麵默默地記憶。那麼日子長了,這種學習的記憶能力就會逐日增強,記憶力就明顯地提高了。

這就說明了學習不僅要獨立地進行,還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也就是,如果你把學習當做了人生的航船,掌握獨到的學習技巧,那麼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是帆船上的方向和指南針。

培養自己的獨立學習的能力,決策好自己的學習,把握自己的學習方法。科學去記憶、學習。對於青少年來說,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困難也有收獲,有苦惱也有喜悅,包含著許多豐富多彩的內容。不管怎樣,滿意的學習效果無不來源於科學的學習方法。因為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習成功的前提;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習成功的動力;正確的學習方法才是學習成功的保證。

許多古今中外的無數事實已經證明:科學的學習方法將使學習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越學越有自己的主見,人生就越美好。愛因斯坦總結自己獲得偉大成就的公式是:W=X+Y+Z。並解釋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確,Z代表獨立完成。有良好的學習能力、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的學習情感、意誌和態度,是學習成功的必要條件,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門。我們來看一則神話故事:

學習有法,而無定法。凡會學習者,學習得法,則事半功倍,凡不得法者,則事倍功半。青少年應該都能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然後才能在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前進更快。

所以如果掌握好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給廣大青少年帶來高效率和樂趣,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培養了自己的獨立能力。而不得法的學習方法,會阻礙才能的發揮,限製了個人的獨立意識的發展,給青少年帶來學習的低效率和煩惱。由此可見,方法在獲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掌握好的方法,讓你的獨立能力更強

在數學的考試中,一次,一位學生做一道關於路程方麵的數學應用題。很多的學生不會做,但是其中的一個學生卻會做。

於是,老師問了這個學生,學生說:“路程不還是人走出來的嗎?所以我是用尺子來標識了這段路的長度。然後根據人們日常的走路來做就輕而易舉了。”

這下老師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學生想到了走路。

從這個問題中可以看出,方法是靠自己去掌握的。好的學習方法其實大多來自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每一個青少年都想獲得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那麼究竟怎樣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呢?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學習方法上他主張“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學習的方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但不論怎麼樣,正確的學習方法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自求自得、博約結合、知行統一。這才是最正確、最科學的。

第一,一定要懂得循序漸進。也就是要係統而有步驟地進行學習。它要求人們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而這種循序漸進的原則主要體現為:一定要先打好基礎,還要做到由易到難,更重要的是應該量力而行。

第二,就應該熟讀精思。也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辯證關係,把記憶與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誰都知道,記憶與理解是密切聯係、相輔相成的。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第三,獨立求得。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盡可能挖掘自我內在的學習潛力,培養和提高自己的獨立能力、自學能力。對於青少年來說,切不可為讀書而讀書,而是應該把所學的知識加以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

第四,博約結合。眾所周知,博與約的關係是在博的基礎上去約,在約的指導下去博,博約結合,相互促進。堅持博約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

第五,知行統一。就是要根據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係,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切忌學而不用。知行統一要注重實踐,一是要善於在實踐中學習,邊實踐、邊學習、邊積累。二是躬行實踐,即把學習得來的知識,用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

對於青少年來說,學習有法,而事半功倍。法國大生理學家貝爾納說:“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笨拙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

總而言之,培養自己獨立完成學習的能力,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讓自己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案,它是青少年朋友不斷成功的基礎,也將能很好地增強人生光彩的。

8.活到老,學到老

學習是永遠沒有盡頭的,終身學習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旋律。覺悟的聖賢也告訴我們,沒到達“無學位”,就是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學習乃是成為家庭快樂和個人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通過沒有止境的學習來不斷地提高自己,在學習中增長知識,在學習中健康成長。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體會到的不會是苦澀,而是一種人生的幸福和快樂!

學無止境

青少年朋友們,不管是哪一種成功,它的到來都不會是一朝一夕的結果。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成長和發展,就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懂、不會,就要去了解,就要去學習,學習就是為了以後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發展。孔子曰:“學不可以已。”向我們闡述的就是這個道理。

事物總是處於不斷地變化和發展中。比如遺傳變異、水生動物演化為陸生動物等等。在這個過程中,適應環境才能夠生存下來,不適應環境就會被自然所淘汰。人生活在社會中也是這樣,從出生開始,便開始慢慢地學會走路、說話,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接觸到各種事物,需要不斷地學習很多東西,如處理日常事物、人際關係等等。有的人善於了解、學習,於是在各種環境中都能應付自如,遊刃有餘。有的人卻故步自封,懶於了解、學習,結果遇事時總是會感到不知所措,長大後與社會格格不入,最終被社會所丟棄。

如果我們現在的學習成績很優秀,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放心休息,安於現狀呢?如果有這種想法,那毫無疑問是想錯了。孔子集群賢之大成,振玉聲金,卻仍不斷地學習,若非如此,孔子是不可能從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儒家的創始人;當代圍棋世界第一人李昌鎬,雖已達至尊之位,仍毫不知足,依然勤力於圍棋,因此他的霸主之位才坐得穩如泰山。相反,王安石筆下的神童仲永,被他父親當作搖錢樹而沒有繼續學習,最終變成“泯然眾人矣”。因此,我們一定要像孔子、李昌鎬一樣,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取,這樣才能走在別人的前麵,走在時代的前沿,讓自己今後長久地立於不敗之地!

青少年朋友們,想要學有所成,就必須讓自己不斷地了解,不斷地學習。一個人是如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秦孝公率先變法,使秦國強盛起來,“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別國不敢小覷;還有那“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王,正是他正視現實,勵精圖治,楚國才能傲視群雄!青少年朋友們,我們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祖國未來的建設和發展需要我們去掌控,因此,我們一定要不停地去學習和前進,使我們的祖國能夠傲然毅立於世界之林!

要時刻謹記:學無止境,學習的道路是永遠沒有盡頭的,我們一定要一直向前行進!

用終身去學習

在漫長的曆史之中,先祖為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知識財富,因此我們有著永遠也學不完的知識,即使到老也學不完。從自身來講,學習是對精神的充實,在學的過程中,我們會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人性會得到升華。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需要突顯自己的價值。年輕時,學是為了理想,為了安定;中年時,學是為了補充,補充空洞的心靈;老年時,學則是一種意境,慢慢品味,自樂其中。活到老學到老,平凡的一句話,是做人的大意境。作為青少年,我們一定要將終身學習這一理念根植於心靈深處。

青少年朋友們,我們經常會聽到別人說:“活到老,學到老。”但我們可能根本不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存在,感覺好像是一句空話似的。但仔細觀察周圍,就會發現,“學到老”的例子居然可以信手拈來:嬰兒咿咿學語,兒童的各類趣味班,學生時代的在校學習,工作以後的在職培訓,退休後的重新認識生活,各處的老年大學裏更是人才濟濟,因為幾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不斷學習,健康成長、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完成工作、人際交往、休息娛樂……生活中所呈現的一個個閃亮的珍珠,都是通過學習這條線而串連成了一條美麗的項鏈,使人生處處充滿色彩。

從哲學的基本原理出發,我們在這個世界生存是一種客觀現象,所有意識之外的東西都是客觀的,客觀事物先於人的意識而存在。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當然,事物是客觀的,並不代表我們人在客觀事物麵前就無能為力,隻能處於被動地位。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指導我們進行實踐,從而改變事物的狀態,為我們自身服務。也就是說,正確的實踐要有正確的意識為藍圖。如何正確的反映客觀事物呢?答案就是學習,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獲取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識,從而為自己增加更多的能力,進而為自己創造條件,今後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青少年朋友們,不管是在采取科舉製的古代,還是在采用考試製的現代,有很多人都是為了成才而讀書。為了出人頭地而學習,相信“學海無涯苦作舟”,憑著自己不懈的努力,終究會到達自己希望的彼岸。但也有人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也隻能向知識的彼岸靠攏,卻到達不了。但結果並不重要,因為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通過學習我們已經收獲了人生的無窮財富。

此外,我們可以為了興趣而學習。因為通過有趣的學習,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人生變得充滿色彩。“學海無涯”,因此需要我們學會“巧做舟”。選擇學習自己的感興趣的知識,會使我們在學習的同時品味到人生的美好!

青春日記

不管你是出於什麼目的在學習,隻有明白了學無止境,需要終身學習這個道理,通過知識實現夢想,通過讀書來尋找樂趣,通過知識來創造未來,那麼,你今後的人生將會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