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習觀與時間觀·第一節學習觀(2 / 3)

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的更新速度更是不斷加快。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學習便顯得尤其重要。隻能通過學習,我們的人生才會得到不斷的完善,很好地在這個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做一個生活中的強者!

學習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青少年朋友們,人生因學習而變得生動有趣,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學習的一生,我們生命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所得到的經驗都是一筆財富。隻是有的主動學習,有的被動學習,這也正是先進與落後最直觀的體現與最根本的原因。不凡之士與庸常之輩的最大區別,並不在於他的天賦和付出,而在於他是否擁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隻有勇於挑戰人生,才能擁有成功的希望。在人生的競技場上落敗的原因,不是缺少信心、能力、智力、隻是沒有明確的目標或選準目標,且又缺乏堅強的鬥誌,隻有把注意力凝聚在目標上,才能取得可人的成績,才能為日後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對於一個缺乏知識的人,無論如何也是成不了強者的。學習是我們成功的資本,這是因為無學將無以致用,所以要做一個以知為本的人。在人的一生中,絕不會順利地走向巔峰,遭遇挫折和失敗在所難免,學習和改變的速度快慢,是在這個無情競爭、友情服務的社會中成敗之關鍵。在知識經濟時代,沒有知識的人越來越寸步難行了,其實沒有知識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沒有學習意識,最可悲無望的人就是那些貧困沒有知識且沒有學習意識的人,所有的經濟力量莫不依賴於知識,產生於知識,市場競爭由產品競爭發展到知識競爭。我們隻有不斷學習,擁有深厚的知識,才能夠成為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青少年朋友們,我們要深記:心中有遠大的人生目標,卻不願意為此而努力學習,注定是一種悲哀。目標好像靶子,必須在我們的有效射程之內才有意義,如果目標偏離實際,反而與事無益。我們必須要為目標付出努力,如果自己隻空懷大誌,而不願為理想的實現付出辛勤的勞動,那“理想”永遠是空中樓閣。隻有把目標和行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擁抱成功,目標和行動是改變人生的砝碼。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具有什麼條件,身處什麼樣的環境,隻要專心致誌,勤奮刻苦,好學多問,堅持不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自然會越來越接近成功的那一天!

夢想是學習的動力

青少年朋友們,我們是新時代的希望,生活在未來和現實之中,難免會經曆彷徨,但隻有奮鬥了,就一定會將夢想成功放飛。正因為有了夢想我們才不會在生命的旅途中迷失方向,從而矢誌不渝的堅守著人生的信條。無夢使一生貧困潦倒,無誌則使一生貧賤低劣。帶著夢想行走的人一生充實飽滿,無夢的人隻是生命途中的一具行屍走肉。追夢中我們汲取經驗,拓展視野,鍛煉能力;夢圓時,我們便可盡情地放聲高歌。夢想,會使我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存活在這個世上。

夢想與現實之間遙遠的距離,有時可能會讓我們想到退卻,有時甚至會讓我們感到絕望。正因為有了這些坎坷與無奈,我們才會更好的珍惜夢途中的成果。而堅持學習則是實現夢想最現實、最有效的方法。布倫克特用行動給我們證實了一個真理:“如果誰能把三歲時想當總統的願望保持50年,那麼50年以後,他就是總統了。”

人生最大的失敗便是因絕望而陷入萬丈深淵,最大的勝利則是管理好了自己的夢,使夢想成真。結局中,或許我們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成就,但是我們為之追求過,努力過,奮鬥過;為它哭過,笑過,痛過。即使失敗了,我們也可以揚起頭問心無愧的說“我不後悔,因為我努力了!”滔滔曆史長河,湮沒了無數的英雄偉績,隻有那堅定的信念在心間熠熠生輝。努力了,便不會後悔,奮鬥了便再也沒有遺憾存在。隻要我們為了人生之夢而努力學習了,隻要我們做到了人生無悔,那麼就已經收獲了勝利。

青少年朋友們,世間萬物都需要甘霖進行滋潤,夢想需要我們用理智去嗬護,用知識去灌注,用行動去支撐。我們不能不顧現實的製約去追求虛無縹緲的夢境,也不能盲目把眼前的一點小利益當成自己偉大的夢想去追求。腳踏實地,讓我們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從自身的優勢出發,用睿智的眼光正視未來的夢,既不輕言放棄,讓夢想隨風而逝;也不沉溺於其中,讓夢想奴役了自己的靈魂。我們既要做夢想的追求者,在夢想的指引下不斷地奮鬥,也要努力去做夢想的主人,使它成為我們成就未來的指路明燈!

青春日記

通過學習,可以使我們養成良好的心態和信心。要知道,人生的失敗並不是敗給了誰,而是敗給了悲觀的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良好的心態和信心,隻有學習才能培養良好的信心。一個缺乏自信的人,是注定一事無成的,惟有自信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可能成為現實,缺乏自信的人往往會使可能也變得不可能,對於不相信自己的人,永遠都不可能做得了將軍!

5.學習不要走捷徑

青少年朋友們,學習之路,絕非坦途。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夢想坐著飛機達到學習的頂峰,上帝是公平的,從來就沒有人有這樣的特權。經曆過一些,才能懂得一些。無論學什麼,一開始的學習都是沒有捷徑走的,隻有學到一定的程度,通過總結規律,從而事半功倍。天上不會掉陷餅,隻有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取得學習成效,學習貴在一個堅持,學習如果沒有下功夫,那麼妄想取得成功。

中國古代有許多教育學習的名言,有句古話叫做“欲速則不達”。許多想抄近路走捷徑、快些到達目的地的人卻往往“不達”。還是做好思想準備,踏踏實實地走下去吧。沒有品嚐過失敗的味道,又怎麼能夠告誡自己如何不失敗;沒有體會過等待的苦楚,又怎麼能夠感悟成功的喜悅?隻有經曆了才會懂得其中的樂趣。

學習之人不分貴賤

古希臘的一位名人——阿基米德,他不僅是一個卓越的科學家,而且是一個很好的老師,他生前培養過許多學生,在這些學生中有一個特別的人物,他是希臘國王多祿米。

悠閑自得的多祿米,有一天忽然心血來潮想學一點兒什麼東西。當時,阿基米德已是一位十分著名的科學家了。多祿米想了一想,決定把阿基米德請來,拜他為師,學習一點幾何知識。

接到國王要召見他的命令,阿基米德不敢怠慢,於是便急忙來到了皇宮。這裏金碧輝煌,氣勢典雅。白玉大理石鋪成的透明地板,水晶珍珠般的吊燈,雕龍刻虎的巨大梁柱,把整座宮殿裝扮得格外豪華、漂亮。阿基米德一邊欣賞著宮殿中的裝飾,心中一邊想,這些宏偉的建築中不知凝結了多少科學家和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尤其是那些精巧、別致的設計,無不反映出建造者們在數學、特別是幾何學方麵很高的造詣。

從這以後,阿基米德就當上了國王的私有數學教師。剛開始上幾何課時,國王挺認真,似乎下了決心要學好這門課。可是,時間一長,多祿米的興趣就逐漸往下落了,盡管阿基米德講授的幾何學內容都很淺顯,但對於不愛學習的國王而言,一堂課的時間簡直比一年還長,他日益顯出不耐煩的情緒。

國王的情緒有很大的變化,阿基米德看到眼裏,記在心中。他仍然一如既往的認真講課。他細心而又耐心的向多祿米講解著各種幾何的圖形、原理以及計算方法。可是多祿米對眼前出現的一個個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的圖案毫無興趣,有點昏昏欲睡了。阿基米德來到多祿米的身邊,用手推推他。這位國王勉強睜開惺鬆的睡眼,沒等阿基米德說話,他反而先問:“請問,到底有沒有比你的方法簡捷一些的學習幾何學的方法和途徑?用你這種方法實在太難學了。”

國王的問題他聽了之後,阿基米德思考著,冷靜地回答道:“陛下,鄉下有兩種道路,一條是供老百姓走的鄉村小道,一條是供皇家貴族走的寬闊的坦途,請問陛下走的是哪一條道路呢?”

"當然是皇家的坦途呀!”多祿米回答得十分幹脆,但又感到茫然不解。

阿基米德繼續說:“不錯,您當然是走皇家的坦途,但那是因為您是國王的緣故。可現在,您是一名學生。

青少年朋友們,這個故事向我們提示了一個道理:追求科學知識沒有捷徑可走,科學知識對任何人都是一視同仁的。正如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所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隻有在那崎嶇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勞苦的人們,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學習對任何人都不分貴賤的,要知道,在幾何學裏,無論是國王還是百姓,也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大家隻能走同一條路。因為,走向學問是沒有什麼皇家大道的。國王多祿米也思考了阿基米德的話,總算理解了阿基米德這番話的含意,於是重新打起精神,聽阿基米德繼續講課。

勤學苦練是正道

青少年朋友,“鑿壁借光”這一成語出自古代一個令人敬佩的勤學故事。《西京雜記》說:“匡橫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這說的是西漢經學家匡衡在少年時候勤奮好學,但因家中貧困,無錢買蠟燭,見鄰居家有燭光,就在自家牆壁上鑿了一個洞,借光苦讀。書中還記述說:“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歎,資給以書,遂成大學。”到青年時候,匡衡誌願到有許多書籍的富裕人家去做傭人,卻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奇怪,就問他原因。他說:“隻要能讀遍你家的藏書就行了。”主人被他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就資助他讀書。後來匡衡終於成為一個大學問家,還在漢元帝任過丞相。

青少年朋友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又有多少人為此在辛苦努力著?成功之花,人們隻驚異它現時的明豔,卻不知當初它的芽,浸透了奮鬥的汗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是的,在成功的背後總隱藏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經曆了多少風風雨雨,又曆盡了多少世俗坎坷,才站在這勝利的舞台!

青春日記

每個人都想找一條更省力氣的路到達山頂。所以人們常常追問已經登頂的人,哪一條是直通山巔的捷徑。那些從山頂下來的人卻說:“山上哪有什麼捷徑”,所有的路都是彎彎曲曲的。想到達頂峰,還必須要不斷地征服那些根本就看不到路的懸崖峭壁。

6.在學習中提升自我

埃裏克·霍弗將軍說:“沒有哪個人可以永遠獨占鼇頭,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裏頭,惟有虛心學習的人才能夠決策自己的人生未來。”學習是人生中占有很大作用的事情。學習能夠使人培養自我的獨立決策的能力,獲得巨大的精神財富和強大的力量,可以使人的生活充滿陽光,幫人走出困境,通向成功。然而學習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更是無止境的。

中學時代,是學習行萬裏路的開端,是打基礎的重要時期,擺正學習的心態和心理素質對於未來的人生有著很大的作用與影響力。在學習中不斷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是學生時應有的態度、工作中應有的態度,更是人生應有的態度。

培養獨立地去學習

南宋詩人陸遊從小學習很獨立,善於觀察事物,活躍自己的思維,刻苦學習。媽媽看到自己的兒子學習很努力,勸他不要那麼刻苦讀書,應該像別的孩子那樣有一個很頑皮的童年。但是他說道:“自己的學習是為了成為人間有才的人。”於是他一頭鑽在書堆裏,把自己的學習看成是自己的人生,在他的房子裏,桌子上到處都是書,櫃中也裝的是書,床上也是書,被他稱作自己的書巢。他很勤於寫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最後成為了我國曆史上一位著名的大文學家。

這就是在學習中看到了自我的價值,學會自己去獨立地學習。學習不是為了私欲,而是為了提升自己在人生中的能力。

成功並不而等於是永久的成功,一次的成功也許就失去了其失敗意義,要在不斷地學習中尋求自我的價值,必須學會獨立地學習。

善於自我學習,自我超越的人,才會時刻學到自己的缺陷與能力的不足,才能不斷地完善自我,向成功邁進。而已經成功的人也不能就此停止為自己“充電”,否則終有一天會被後來湧上來的追求成功的強者所打敗。當別人在學習,在提高的時候,自己絕對不可鬆懈。

當貝多芬得知自己患上耳疾時,並沒有過大多地在意,他認為隻是小毛病,慢慢的就會好了。可是沒想到,他的耳疾不僅沒有好轉,卻愈加嚴重起來。結果在1819年,他徹底喪失了聽覺,這對於一個熱愛音樂,以音樂為夢想,為終身事業的人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貝多芬的心徹底碎了。這就好像是攀岩時重新被打回了起點,甚至是深淵,當開始就已與競爭者拉開了距離。

然而,他並沒有因命運的嚴酷打擊而就此頹廢,他選擇了從痛苦與折磨中重新站起來去學習音樂,努力完成自己的音樂。提升自己的藝術價值。因為他知道,自己現在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再是別人,而是自己。隻有戰勝自己,改變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再次攀登高峰。他的心又重新倒在了希望和堅強這邊,他發誓說:“我要向命運挑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要讓它毀滅!”從此,他努力適應著沒有聲音的生活,努力編寫樂曲,為不幸的命運奮力反駁。

他終於成功了,他在受著無聲世界的巨大煎熬下,戰勝了病痛,在學習和創作中完成了大量令人讚不絕口的交響樂,以及其他一些音樂作品,成為了一位舉世聞名的大音樂家和作曲家。當他領導著自己的樂隊在舞台上演奏著自己創作的樂曲時,他心中無比的激動。演奏結束,他看到了會場轟動的氣氛,他雖然聽不到,但是他可以用心去感受那震耳欲聾的掌聲。

雖然不是人人都會遇到像貝多芬這樣痛苦的遭遇,然而就是因為有太多的四肢健全,享受安樂的人,因生活的安逸而忘記了學習,忽略了學習是時時刻刻的事,是一輩子的事。貝多芬成功了,他用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我的心戰勝了自己,也戰勝了其他人,他比曾經與他一起攀岩的人更早地到達了頂峰。可以說,正是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噩耗,讓他迸發出了驚人的潛藏了許久的意誌力、奮鬥力,發掘了自己的才能。其實,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發掘的過程。人的身體之所以保持健康活潑,是因為人體的血液時刻在更新,人生也一樣,學習也是如此。

青少年們隻有不斷地從學習中吸收新思想,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獨立的決策能力,才能夠在學習中獲得不斷改進的方法。困境幫你迸發激情,而當你沒有困境的時候,你應該覺得慶幸,站在比別人高的起點,就要努力得到比別人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