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回答:“我想,中國是不錯的,可我沒去。”

這位朋友大惑不解:“什麼?你花了那麼多時間作準備,為什麼到現在還沒走,出什麼事啦?”

“我是喜歡製定旅行計劃的,但我不願去飛機場,受不了。所以呆在家裏沒去。”

苦思冥想,謀劃如何有所成就,是不能代替身體力行去實現的。沒有行動的人隻是在做白日夢。行動是化目標為現實的關鍵步驟。

美國演講家查爾斯41歲時發現自己重新開始生活。他當時住在紐約,為長老會效力,負責該教會的傳播計劃。在那之前的4年裏,他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海灣一帶活動,一到晚上就對成千上萬的人們演說。其中的3年裏他也主持過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網絡裏的每周節目《向上看與生活》。

但查爾斯卻失去了信仰。

查爾斯19歲就進了教會,可是到了現在才意識到自己懷疑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有許多東西事與願違,因為太想相信,他的思想提出了挑戰,最後駁斥了自己相信的一切。於是,他決定必須離開教會。

當時,生活好像到了盡頭。他母親由於癌症已奄奄一息,長時間疾病的折磨使得她隻剩下皮包骨頭。實際上他同所有的朋友斷絕了來往,並放棄了那些受自己影響而去傳教和加入教會的人們,一時間,他覺得自己像個叛逆者。

但查爾斯沒有什麼真正的選擇,他後來回憶道:“我不能呆在教會裏,隱瞞自己的懷疑,每天生活在謊言裏。我租了一輛車,把僅存的幾樣家什包好扔在車上,踏上了去多倫多的旅程。

“那時確實令人苦惱,我怎樣才得以糊口?我合適幹些什麼?誰願雇用一個41歲的牧師?

“我決定試一試寫作,我一個人住在喬治灣一幢擁有兩個房間的小屋裏,寫下了三個電視劇本,我把它們都賣給了加拿大廣播公司。

“有位負責人曾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視節目上見過我,他雇用了我,讓我當上他開的加拿大廣播公司社會事務電視係列新節目的合夥主持人,從此,我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

所以說,如果你確信自己應該改行或調換工作,當這一想法成熟時,不要再去考慮,要行動起來,不要讓這一想法去逼你,要擁有它,讓它成為冒險。請銘記這句話:“別理那些老是給予否定回答的人。”富蘭克林·羅斯福說得對:“值得恐懼的唯一事情就是恐懼本身。”

內斯美是美國華盛頓的一位高爾夫球選手,他通常打出90多杆。然後有7年的時間他完全停止了玩高爾夫球。令人驚異的是,當他再回到比賽場時,又打出了漂亮的74杆。

在這7年時間裏,他沒有摸過高爾夫球,而他的身體狀況也在惡化之中。實際上,他這7年是住在一間大約4、5英尺高的戰俘收容所裏,因為他是一個越南戰俘。

內斯美的故事說明:如果我們期望實現目標,就必須首先在心裏看到目標完成。在這7年的日子裏,內斯美一直與世隔絕,見不到任何人,沒有人跟他談話,更無法做正常的體能活動。前幾個月他幾乎什麼事情也沒做,後來,他覺得如果要保持頭腦清醒並活下去,就得采取一些特別、積極的步驟才行。最後,他選擇了他心愛的高爾夫課程,開始在他的牢房中“玩”起高爾夫球來了。在他自己心裏,他每天都要玩整整18個洞。他以極精細的手法玩高爾夫球。他“看見”自己穿上高爾夫球衣走上第一個高爾夫球座,心裏想像著他所玩的場地的每一種天氣狀況;他“見到”球座盒子的精確大小、青草、樹木,甚至還有鳥;他很清楚地“見到”他緊握高爾夫球的精確方式;他很小心地使自己的左手臂維持平直;他叮囑自己眼睛要好好看著球;他命令自己小心,在打倒杆時要慢而且輕輕地打,同時記住眼睛盯在球上;他教導自己在擊打時要圓滑地向下揮杆,並且順利地擊出,然後他想像著高爾夫球在空中飛過,掉在發球區與果嶺之間修整過的草地中央,滾動著,直到它停在他所選定的精確位置。

這樣每周7天整整持續了7年,他都在心裏玩那完美的高爾夫球。從來沒有一次漏打了球,也從來沒有一次球不進洞,這真是完美的打法,這位球員每天用整整4小時的時間來打心裏的高爾夫球,結果頭腦一直很清醒。

他的故事說明了這一點:如果你想要實現目標,在達到之前,心中就要“看見目標完成”。

如果你想獲得加薪、在公司獲得較大的機會、較好的職位、你夢想的房屋等,那麼鼓勵你仔細地重讀這個故事。每天花幾分鍾遵守精確的步驟,這樣你向往的那一天終會到來。那時候,你將不僅“看見到目標完成”,而且會“達到想要的目標”。

曾有許多人計劃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一位記者對他們中的許多人都作了采訪,隻有一個人說出了“我要”。那個人是一個年輕的美國人,這位記者問他:“你是不是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呢?”這位美國人朝他看了一下,然後說:“我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最後隻有一個人登上了北麓。他就是那位說出“我要”的人。因為隻有他“看見目標完成”。

不管是尋找一個較好的工作、較多的財產、永久與快樂的婚姻,還是其他什麼事,我們都必須在達到想要的目標之前,先看見目標完成。

當你的眼睛看著目標時,達到目標的機會就會變得無限的大。真的,不管你見到勝利或失敗,這項原則都能適用。

在帆船時代,有一位船員第一次出海。他的船在北大西洋遭到了大風暴。這位船員受命去修整帆布。當開始爬的時候,犯了一項錯誤,那就是向下看。波浪的翻騰使船搖蕩得十分可怕。眼看這位年輕人就要失去平衡。就在那一瞬間,下麵一位年紀較大的船員對他叫道:“向上看,孩子,向上看。”這個年輕的船員果然因為向上看而恢複了平衡。

事情似乎不順的時候,要先檢查一下你的方向是否錯誤。形勢看起來不利的時候,要嚐試“向上看”,應用上麵說過的原理,再加上我們下麵要討論的原理,你就會達到目標。

把目標適當地寫在一張或多張卡片上。你要把它寫得清清楚楚,以便於你閱讀每一行中的每一個字。將這些卡片保護好,並隨時把這些目標帶在身邊。每天都要複習這些目標。但別忘了:行動才是我們的目標。火車在以每小時100裏的時速前進時,能洞穿5英尺厚的鋼筋混凝土牆壁。這就是你的寫照。請現在就開始去取得行動的勇氣,衝破介於你跟目標之間的種種阻礙與難關吧。

建功立業的秘訣實際就是“行動”。自我發動法實際上就是一句自我激勵警句:“立即行動!”無論怎樣,當“立即行動”這個警句從你的下意識心理閃現到意識心理時,你就應該立即行動。建功立業的秘訣能把一個人的消極態度轉變為積極的態度。通過它,一個人可以把令人煩惱的一天變成令人愉快的一天。

平時就要養成這種習慣:用自我激勵警句“立即行動”對某些小事情做出有效的反應。這樣,一旦發生了緊迫事件,或者當機會突然到來時,你同樣能做出強有力的反應,立即行動起來。

假如你有一個電話應該去打,但由於拖延的習慣,你沒有打這個電話。當自我激勵警句“立即行動”進入你的意識心理時,你就會立即去打這個電話。

假如你把鬧鍾定在上午6點。然而,當鬧鍾鈴響時,你睡意正濃,於是起身關掉鬧鍾,又回到床上去睡。久而久之,你會養成早晨不按時起床的習慣。但如果你聽從“立即行動”這一命令的話,你就會立刻起床,不再睡懶覺。

威爾斯是掌握了建功立業秘訣的多產作家。他力圖不讓任何一個機會溜掉。當他產生了一個新的靈感時,便立即把它記下來。即使是在深夜,他也會這樣做。他的這個習慣十分自然,毫不費力。對於他來說,這就像是你想到一個令人愉快的念頭時,你就不知不覺地笑起來一樣。

許多人都有拖延的習慣。由於這種習慣,他們可能出門誤車,上班遲到,或者更重要的——失去可能更好地改變他們整個生活進程的好機會。曆史已經記錄了有些戰役的失敗僅僅是由於某些人拖延了采取有利行動的良機。

現在是行動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