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在一個信封的背麵,列出了這篇演說稿的15個要點。後來,就根據這15點組成了一篇演講稿。
拿破侖·希爾所獲得的有價值的知識,都可由這15點加以代表,而這種知識的資料來源,就是許多人稱之為“失敗”的生活經驗所強加在身上的。
本書就是拿破侖·希爾從這些“失敗”中所獲得的知識的總和。如果本書能如拿破侖·希爾所盼望的那樣對你有價值的話,你應該把一切功勞歸之於本章所描述的“失敗”。
八、從失敗學到的經驗更珍貴
也許,你希望知道,拿破侖·希爾從這些轉折點中獲得了什麼物質及金錢上的利益,因為你可能明白,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裏,我們時時得為生存而進行艱苦的奮鬥。好了,拿破侖·希爾將坦白告訴你。
首先,出售該雜誌的收入是拿破侖·希爾所需要的,但是,盡管如此,他仍然堅持發行人以需要該雜誌的人都能付得起的價格來出售。
除了出售該雜誌的收入以外,他又在撰寫一係列配合圖畫刊出的社論,將同時在全國各大報刊登出。這些社論都以該書所敘述的十五項要點為基礎。
刊出這些社論所得的稿費收入,已足以滿足他的生活需要而且有餘。
拿破侖·希爾之所以要提及這些事實,隻不過是因為,他知道,一般人都是以金錢來衡量成功的程度,而且對於不能獲得良好收入的哲學都加以拒絕,並認為它不正確。
在以往的生活中,拿破侖·希爾幾乎一直都很貧窮。這種情形,大部分是他自己所選擇的,因為他一直把一生當中最好的時光投擲在一些艱苦的工作中,一方麵拋棄自己的部分無知,一方麵吸收自己所急需的生活經驗。
從拿破侖·希爾在七個轉折點中所描述的生活經驗中,他已經吸取了一些極為寶貴的知識,這些知識除了經由失敗之外,別無其他的方法可以獲得。
拿破侖·希爾自己的經驗已經令他相信,隻要我們一旦了解之後,失敗的“啞語”是世界上最容易了解及最有效果的語言。拿破侖·希爾幾乎忍不住要說,它就是宇宙通用的語言,當我們不去聆聽其他語言時,大自然就以它向我們呼叫。
拿破侖·希爾很高興曾經經曆過這麼多次的失敗。
它使他獲得勇氣,使拿破侖·希爾能夠去做在保護之下所永遠不敢去做的事情。
隻有在把挫折當作失敗來加以接受時,挫折才會成為一股破壞性的力量。如果把它當作是教導我們的老師,那麼,它將成為一項祝福。拿破侖·希爾本人深信,“失敗”是大自然的計劃,它經由這些“失敗”來考驗人類,使他們能夠獲得充分的準備,以便進行他們的工作。“失敗”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嚴格考驗,它借此燒掉人們心中的殘渣,使人類這塊“金屬”因此而變得純淨,使它可以經得起嚴格考驗。
且讓我們記住:命運之輪在不斷地旋轉。如果它今天帶給我們的是悲哀,明天它將為我們帶來喜悅。
6.走向成功的關鍵一步
“播種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偉大的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曾這樣說過。
很多人也許會迷惑,為什麼行動不一定會得到成果,但毫無疑問地,用積極心態行動卻是取得成就的前提。成功的動力來自欲望、熱情與信念。因此,請切記這條成功法則:行動是最重要的,它能強化我們的積極心態,而這正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盡管你不一定會成功,但采取行動是最重要的。
英國前著名的首相本傑明·迪士累利曾指出,雖然行動不一定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但不采取行動是絕無滿意的結果可言。
美國羅斯福總統曾承認:“我其實沒有什麼輝煌燦爛的功績。隻有一點令我自豪的是:凡是我覺得應該做的,我就去做……而當我決心做後,我便著手去做了。”
訂立目標,規劃人生,隻不過是理論,紙上空談,而沒有行動便沒有結果。理論都是好東西,但是如果不能依附於行動上,那隻是一種空談。人隻要活著,便必須考慮行動。
人生最基本的現實規則之一就是,沒有智慧基礎的行動是無用的。但更令人沮喪的是即使空有知識和智慧,如果沒有行動,一切仍屬空談。行動與充分準備其實可視為一體的兩麵。人生必須適可而止。作太多的準備卻遲遲不敢行動,最後隻是徒然浪費時光而已。也就是說,事事必須有節製,我們不能落入不斷演練、計劃的圈套,而必須認識現實:不論計劃多麼周詳,也不能發生意外。
美國成功學家林格的一個朋友,想投身服務業,因此作了一個偉大計劃。他每天麵對電腦,至少計劃了2年,完全不顧這2年中他要進入的服務業早已有了多少改變。有一天,林格拜訪了他。他剛修改完預測數字,因此很興奮地說:“你知道嗎?電腦太神奇了。我隻要改變現金流量表上的一個數字,其他所有數字電腦都會自動修改。太不可思議了。”
聽他說完,林格隻冷冷地接了一句“是很不可思議。不過你的代價也不低,還沒開張就要宣告破產了。”
這位友人犯的毛病就是讓旁枝末節阻礙了他的思考,浪費了大量寶貴時間,他被他電腦的容量和自己操縱電腦的能力所眩惑,而忘記了真正的目的。他的出發點不真正是做現金流量控製專家,而是進入服務業。計劃非常重要,是獲得有利結果的第一步,但是計劃非行動,也無法代替行動。
有一句俗話說:“好主意一毛錢可以買一打。”我們也知道不但一個想法便能改變世界,而且有很多人真的用自己的想法改變了世界。為什麼有的主意被人譏嘲,有的卻受到重視?其中的區別便在於後者除了想法外,也附加了行動。最初的想法隻是一連串行動的起步,接下來便有第二階段的準備、計劃和行動予以配合。
林格演講時,時常對觀眾開玩笑地說,美國最大的快遞公司——聯邦快遞,其實是他發明的。他不說假話,他的確有過這個主意。但是我們相信世界上至少還有一萬個和他一樣的創業家,也想到過相同的主意。20世紀60年代,林格剛剛起步,在全美國為公司做撮合工作,每天都生活在趕截止日期、並在限時內將文件從美國的一端送到另外一端的時間縫隙中。當時林格曾經想到,如果有人能夠開辦一個能夠將重要文件,在24小時之內送到任何目的地的服務,該有多好。這想法在他腦海中駐留了好幾年……一直到有一個名叫弗烈德·史密斯的家夥真的把這主意轉換為實際行動。
這個故事的教訓應該是:成功地將一個好主意付諸實踐,比在家空想出一千個好主意要有價值得多。
行動是件了不起的事。隻要一個人行得對,他就會越來越喜歡行動。
想要做一個進取的人嗎?先從行動開始。
美國著名成功人士詹姆·威廉斯也說,一個人的行為影響他的態度:“與其興之所至才擊節高歌,不如先引吭高歌帶動心情。”
行動不僅帶來回饋和成就感,也給人帶來喜悅。忙著做一件事,是建設性的行為,在潛心工作時所得到的自我滿足和快樂無其他方法可取代。這麼說來,如果你尋求快樂,如果你想發揮潛能,就必須保證積極行動,全力以赴。
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人把新構想取消或埋葬掉,因為他們不敢執行。過了段時間以後,這些構想又會回來折磨他們。
因此,請記住下麵兩種想法:
1.切實執行你的創意,以便發揮它的價值,不管創意有多好,除非真正身體力行,否則永遠沒有收獲。
2.實行時心理要平靜。初步估計會遇到的困難,做好心理準備。
你現已經想到一個好創意了嗎?如果有,現在就行動。因為行動能幫助你完成人生偉業。
你可以界定你的人生目標,認真製訂各個時期的目標。
但如果你不行動,還是會一事無成。在美國有這樣的一個人:此人一直想到中國旅遊,於是定了一個旅行計劃。他花了幾個月閱讀能找到各種材料——中國的藝術、曆史、哲學、文化。他研究中國各省地圖,訂了飛機票,並製定了詳細的日程表。他標出要去觀光的每一個地點,連每個小時去哪裏都定好了。這個人有個朋友知道他翹首以待這次旅遊。在他預定回國的日子之後幾天,這個朋友到他家做客,問他:“中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