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窮誌不窮(1 / 1)

【家訓】

“乾坤憂痛何時畢,忍屬兒孫咬菜根。”

【故事】

嘉慶十七年(1812年)的一天夜裏,湖南湘陰左家塅的一個大院。

隨著一聲嬰兒的啼哭,一個小生命誕生了。

孩子的祖父高興得不得了,他催著夫人說:“快去看看,是小子還是妮子。”老太太踮著小腳,一溜小跑來到兒媳房裏,正聽見接生婆笑著大聲說:“恭喜,是個帶把的。”

這個孩子就是後來洋人見了都頭皮發麻的大義捍將左宗棠。

左家塅地處淮陰縣南鄉,左氏為當地大姓之一。左宗棠出生時,左家雖然世代書香,但已經漸趨破產,原因就是左家樂善好施,家境終於由較為富裕變為漸形中落,到左宗棠的父親左觀瀾時,由於家裏人口越來越多,家裏經常用糠餅、瓜菜充饑。即使這樣,左宗棠出生後,他74歲高齡的祖父左人錦,依然把左宗棠視為掌上明珠,從3歲時就教他讀書寫字,並預言左宗棠能辦大事。

轉眼五年過去了。這天晚上,小宗棠正想睡覺,父親左觀瀾回來了,依舊是背著一小袋大米。

“爹爹,你為什麼老是往外跑啊?你不喜歡我嗎?”小宗棠躲在被窩裏,怯怯地看著父親。左觀瀾鼻子一酸,眼淚差點掉下來。他從兜裏掏出一個泥哨遞給左宗棠,歎著氣說:“孩子,爹爹也不願離開你啊。可是,我不出去掙點錢,這一大家人吃什麼?”

小宗棠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接著,他把兩個小手伸出被子,扳著指頭數起來:“祖父、父親、母親……嗯,還有三個姐姐、兩個兄長,再加上我。爹爹,如果祖母還活著的話,我們家的人正好和我的指頭一樣多。”左觀瀾連誇兒子聰明。

這時,小宗棠的母親端著飯過來了,聽見爺倆的對話,輕輕歎了一口氣。本來,左家在這一帶還算得上富裕戶,但到了左觀瀾這輩時,隨著家庭人口的增多,日子過得越來越艱難。無奈,左觀瀾隻好外出開館授徒,以微薄的薪水支撐著這個家。

正在這時,小宗棠的兄長跑了進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爹爹,祖父……”左觀瀾扔下筷子,跑了出去。

小宗棠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還是趕緊穿好衣服,跟在母親身後來到祖父的房間。

祖父顯然是不行了,躺在床上直喘粗氣。見到小宗棠,祖父的眼睛就是一亮。祖父示意小宗棠過去,拉著小宗棠的手,看了又看。最後,祖父對左觀瀾說:“這孩子將來可成氣候,要好好栽培……”話音沒落,祖父頭一歪,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小宗棠拚命地搖著祖父的手,大哭著說:“祖父,你醒醒,你說明天要給我講故事的。”全家人頓時哭成一片。

祖父死後,小宗棠就跟著父親開始學習《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著作,憑著過人的聰慧,十五歲那年的湘陰縣試中名列第一。

開榜那天,雖然家裏窮得快揭不開鍋了,左觀瀾還是炒了幾個雞蛋,又賒了半斤米酒,慶祝左宗棠縣試取得第一名。左觀瀾給左宗棠斟滿酒,歎了口氣說:“如果你大哥和母親看到就好了。”想到幾年前去世的大哥和剛剛去世的母親,左宗棠端起酒杯,來到母親像前,把酒灑在了地上。

這時,左宗棠的二哥也回家了,爺三個共同舉杯,祝願左宗棠早日考中狀元,光宗耀祖。

但左觀瀾還是沒等看到兒子光宗耀祖的那一天。左宗棠十八歲那年,積勞成疾的父親撒手塵寰,隻剩下他和二哥相依為命。當時,父親給他們留下的遺產是十幾畝薄地,一年隻收租穀四十八石,根本不能自給自足。但左宗棠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刻苦,爭取早日改變境況。

【感悟】

苦難是一筆財富:對於生活來說,苦難也許並不值得珍藏,但是坎坷的經曆對於每一個人都必定是難得的財富。正是這些坎坷,讓你在不斷經受坎坷和不斷衝破坎坷的過程中變得堅韌與堅強。而且,更多活生生的實例說明,坎坷越多經曆越多,對待事情的處理方法也就越靈活,並讓你在以後的生活中,比芸芸眾生更深刻的理解生活、參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