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小試(3)
首先,巴頓製訂了詳細的訓練計劃,親自授課,向學員講解坦克的構造、性能以及駕駛、修理技術,並組織了第一次步兵和坦克兵聯合作戰的軍事戰術演習。
別人不會,巴頓隻有手把手地教。剛剛問世的坦克,裏麵黑洞洞的,漆黑一團,巨大的噪聲,根本聽不清說話,可坦克需要聯絡,於是巴頓就想出一個特別的辦法。
什麼辦法呢?就是後麵的人拿腳踹前麵人的後背,就是前進,摸前麵人的頭頂,就是停止。這是最簡單的最原始的坦克的通信方式,用形體語言來進行表示。
很快,巴頓就開始用自己訓練的部隊進行軍事演習了。巴頓看到,這些坦克的工作性能很好,他對此挺滿意。
有了坦克,現在所要進行的就是真正的實踐訓練了,如果使所有的槍支、步兵和坦克同時齊集在一起,那可是件複雜的事情,因此巴頓要寫下一些命令來看看他們會表現得多麼出色。
這些坦克像巴頓預料的那樣,在10秒鍾內就越過了第一個壕溝,當然沒有槍向它射擊。
巴頓的戰馬還以為坦克是一種新的能跑的動物,它一點兒也不怕這些坦克,而且它經過時就要發出輕視的嘶叫,好像是在嘲笑坦克慢吞吞的速度。
就這樣,巴頓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成功地組建了一個初具規模的坦克旅,下轄兩個營、三個連,還設有一個直屬旅部的修理救護連。
巴頓任旅長,共有50名軍官、900名士兵和25輛坦克,巴頓成為了美國裝甲部隊的創始人。
出身騎兵的巴頓喜歡以騎兵的眼光看待坦克兵,他十分注重坦克部隊的機動性,所以,巴頓相對喜歡法國的輕型坦克,因為這種坦克裝甲輕,機動性強,行程遠。
巴頓的坦克旅,被公認為美國遠征軍中最厲害的部隊。而巴頓則以遠征軍中“最殘酷的軍紀森嚴的教官”而聲名遠播,他對下級極為嚴格,但他賞罰分明、辦事公道。
巴頓認為,紀律和軍容,是一名真正的軍人的重要素質,也是一支部隊凝聚力、戰鬥力之所在。
所以,在這方麵,巴頓爭取處處為官兵作出表率,當一個優秀軍人的標杆,他始終保持軍容整肅、儀表非凡。
在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巴頓幾乎成了軍容軍紀的代名詞,隻要人們提起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軍人的標準。
巴頓甚至把極為簡單的舉手禮發展成一種高度優美的藝術,在整個遠征軍中,這種漂亮的敬禮姿勢被稱為“喬治·巴頓”。
巴頓致力於把自己的坦克部隊訓練成一支鋼鐵隊伍,具有一往無前的進攻精神。
雖然戰爭是令人詛咒的魔鬼,巴頓卻生性喜愛打仗,渴望戰鬥。可以說,巴頓天生就是與魔鬼做伴的人。
巴頓日夜盼望率領他的鐵騎馳騁沙場、衝鋒陷陣。他說:“我希望戰爭打下去,直到我們能一試身手。”
坦克兵箭在弦上
整個1918年上半年,巴頓一直提心吊膽,生怕失去參戰的機會。
3月至5月,德國軍事統帥魯登道夫連續在西線發動五次大規模的攻勢,並迅速在盟軍陣地上形成幾個突出部。
但是,德軍現在已經是外強中幹、強弩之末。他們已經沒有進一步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能力,可以說盟軍的勝利指日可待。
巴頓對這種局勢深為擔憂。一年前的今天,巴頓帶著殺死德國人的渴望來到巴黎。現在巴頓依然懷著這種渴望,可到目前為止,德國人卻不見減少。
有幾次巴頓為去年沒有加入步兵而選擇坦克部隊而遺憾,當時如果參加步兵,那已經在戰爭中打了5個月了。
當然,巴頓在坦克部隊也做了不少工作,但他相當擔心在戰爭結束時自己還一事無成,那會毀了他的軍事生涯,或至少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如果戰爭能持續下去,那巴頓的才華足以施展出來,但是未知的一切讓巴頓懼怕。
有幾次夜裏巴頓突然驚醒,嚇出一身冷汗,因為他夢見和平降臨了。他在日記中寫道:
果真如此的話,那就等於毀了我的軍旅生涯。我克服了巨大的困難,夜以繼日地拚命工作,就是盼望在戰場上大顯身手。
否則,一切心血不都是徒勞嗎?
然而生活就這樣平淡地過著,有時巴頓會忍不住生活的平庸,來到最危險的前線。巴頓看到幾乎所有的道路都經過了軍事偽裝,麻袋布掛了有3米多高以遮住框架,這樣,敵人分辨不出橫在路上的是什麼東西,也就不會開槍射擊。
許多地方都有挺大的炮彈坑,最後巴頓們隻好下了車,戴著鐵皮帽和防毒麵具,拄著拐棍,穿過一片麥地走向前線。
太陽閃耀著光輝,四周寧靜而不見一人,可卻有像彎曲的水溝一樣的長蛇即通信溝。巴頓他們很快就踏過了地上的一些綠色的麻袋布,那下麵是炮兵隊,隻給人留了幾個小孔。他們都在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