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巴頓覺得還不夠,又買來了一大堆書,凡是他感覺與坦克有點關係的,他都搜集到了。
巴頓仔仔細細地閱讀了西歐近代戰爭史,試圖從中找出坦克在武器技術發展史上的正確位置。
這段時間,巴頓的的確確是個大忙人,他也願意顯出一副忙得不可開交的樣子,這多少有些誇張,但他自我感覺很好。
這些學習與實踐是非常有益的,巴頓的努力使他看到了新的坦克部隊的發展之路。
巴頓認為集中使用的坦克群最有突擊力,對坦克集群得當的指揮能夠快速推進,一個防禦點上的突破會很快發展成為一個防禦正麵的突破,而且坦克部隊可以用最小的傷亡獲得最大的勝利。
但要想有強大的突擊力就必須拋棄那些設計笨重、速度遲緩、火力不強的坦克類型。
巴頓評價法國的坦克時尖刻地說:“英勇的法國士兵在他們自己造的坦克裏備受煎熬,而打死的德國人卻寥寥無幾。”從這裏也可以看出曾作為騎兵軍官的巴頓深受騎兵戰術的影響。
經過一番努力,1917年12月15日,巴頓和其他幾名工作人員起程前往朗格勒,開始了訓練基地的籌建工作。
在坦克和受訓人員到達之前,巴頓又走訪了英國博文頓坦克學校和法國夏普勤坦克學校。
不久,第一批參訓人員來到訓練基地,巴頓首先對他們進行作風紀律訓練。
巴頓認為,一支無堅不摧的鋼鐵部隊,必須具有鐵的紀律。在訓練中,他異常看重官兵的紀律觀念,注重培養他們的軍容風紀和禮節禮貌。
巴頓要求自己的部屬著裝整潔、軍姿優美、嚴守紀律、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要有一往無前的突擊進攻精神。
巴頓當時對自己的部下表示:“我將表現出比現在更為嚴厲的麵孔,這將是我真正的麵孔。”
巴頓對訓練一絲不苟,要求嚴格,紀律嚴明。他在遠征軍隊伍中以“最殘酷的軍紀森嚴的教官”而名揚四方。
一天巴頓去視察廚房,看到廚師沒有穿軍靴,宣布罰20美元。
“我是廚子”,廚師嬉笑著說。
“以後凡是軍容不整的都要罰款!”巴頓嚴肅地當眾宣布道,廚師的笑容消失了。
一天巴頓去視察醫院,看到大夫沒有戴鋼盔,問道:“大夫,您的頭盔呢?”
“我從來不戴頭盔,將軍!戴了沒法戴聽診器!”
“那就打兩個眼兒!”巴頓固執地說。
“聽說你們這兒有兩個士兵是通過自傷進來的?”
“是的,將軍,其中一個在發燒。”
“把他們趕出去!他死了我也不管,我們這裏不能收容膽小鬼!”
巴頓就是這樣,嚴厲得近乎無情,近乎殘酷。但是經他教育、訓練出來的戰士一個個技術都非常好、能打仗,而且人人軍容整潔,動作矯健。
鑒於美國兵工廠不能提供急需的坦克,潘興就向法國軍方求助。法國人很希望美國坦克部隊能盡快投入戰鬥,於是很快就送來了坦克。
1918年3月下旬,法國捐助的22輛坦克終於運到。
這天晚上22時,勞累了一天的巴頓剛剛躺下,傳令兵喬·安吉洛軍士急匆匆地闖進臥室。
安吉洛報告說:“少校,法軍支援的坦克剛剛運到,需要您到鐵路支線那兒去。”
因為所有人員中,隻有一個人會駕駛坦克,那就是巴頓,他當時是美國軍隊中唯一值得自豪的坦克手。所以,缷坦克的任務就全交給巴頓了。
天亮之前,巴頓把這些龐然大物一輛一輛地開到了駐地庫房,興奮和勞累把他弄得疲憊不堪。
巴頓開始以全部熱情和全副精力投入訓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