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小試(1)(2 / 3)

在歐洲各列強都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時候,美國參戰的最好時機來臨了。在這個時候美國參戰,可以說決定了這次戰爭的勝負,從而也能夠順理成章分得戰後的巨大利益。

巴頓有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他為自己是一個美國人而驕傲,他甚至認為美國的民主製度以及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模式。

巴頓心中一直認為自己的一生是不會平淡無奇的,他想象中的完美自我,就是在遇到各種重大危機時能勇敢堅強。

巴頓的職業是軍人,因此他渴望在戰火硝煙中成為一個真正無畏的人,一個智慧的人。

巴頓也許可以倚仗自己的頭腦,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為一個出色的律師,一個頗具影響的史學家,但是,絕對不是最好的律師或最好的史學家,甚至可能什麼也不是。

但是,巴頓絕對是一個最優秀的軍事指揮家,他的才能隻有在戰場上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上帝垂青於他,讓他在生命中的黃金時段裏,有機會參加了世界大戰。熱情接受新的任命

美國宣布參戰後,潘興受命組建一個步兵師,率該師作為美國首批參戰部隊赴法國協同英法聯軍作戰。他為組建師參謀部物色了一批軍官,其中包括巴頓。

幾天後,潘興又被任命為美國遠征軍司令,他電告巴頓迅速趕到華盛頓報到。

潘興和巴頓一行乘船前往歐洲,巴頓滿懷希望與熱情來到了法國。

到了法國,潘興將軍忙得很,巴頓隻在一次進餐時見到了他,偶爾,巴頓也可以跟隨他去檢閱。

巴頓自己也有火一樣的心,他渴望自己能在前線指揮殺敵,但是他很快發現現實與理想相差甚遠。

那些高級指揮官們一天到晚都忙於研究戰局,著手製訂美軍的一係列軍事計劃,卻遲遲不見行動。

要知道,這是美國第一次派兵到歐陸作戰,從後勤供應到前線指揮,一切都需要從頭幹起。

在總司令龐大的指揮所裏,巴頓作為低級副官沒什麼大事可做,一天到晚都是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麵跑。

潘興將軍似乎同他也沒有了以前的那種親密關係,非常隨便的玩笑沒有了,誰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理會他遠大的抱負。

但是,巴頓可不是一個習慣於無所事事、受人冷落的人,他思來想去,決定去找潘興將軍討個差事。

“將軍!”巴頓好不容易找到了百事纏身的潘興,恭恭敬敬地敬了一個極其漂亮的軍禮,然後說:“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希望能夠得到您的答應。”

“講吧!我親愛的巴頓少校。”潘興語調極其平淡地說。

巴頓注意到了潘興對他的稱呼不是平時親切的“小子”,這讓他有些掃興,不過他相信將軍是能夠幫助他的。

巴頓調整了自己的情緒,竭力平靜地說:“我想到戰鬥崗位上去。這裏現在看來並不十分適合我。您知道,將軍,我是一名戰士,我應該到前線去殺那些德國佬!法國人總是很笨,他們上了前線還在做香檳美夢。”

潘興笑了笑說:“年輕人,你的想法不錯。我這裏有個新的任務,你或許會喜歡的。”

潘興說的新的任務,是指正在醞釀組建的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潘興說:“你看,法國人、英國人都在搞這玩意兒,我們美國人也應該試一試。你可以去幹這事,如果不感興趣,可以去帶步兵營。”

坦克在1917年已不是新名詞了,最初源自一位名叫歐內斯特·斯文頓的英國上校,他是戰地隨軍記者,當時突發奇想才出現了這種新式武器。

當時這個英國記者建議製造一種能夠自行推進的車輛,它能夠跨越戰壕,又有裝甲,還配有火炮或機槍等進攻性武器,能夠自行推進,寓攻於防,攻防兼容,既不怕機槍的襲擊,又能進攻敵人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