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兔死狗烹(1)(1 / 3)

圍城

1862年,是天國極為悲傷的一年,頂梁柱陳玉成死了,他的死,與他威武不屈的形象連在一起,又與他少文厚道的形象粘連一處。也許,對於一個英雄來說,他的死,有太多的遺憾,如果他是戰死在疆場,似乎更顯得威武、剛毅、勇敢。可惜,他死在一個圈套中。

陳玉成死了,西線崩潰。

處在巨大壓力中的洪秀全,不得不詔令李秀成回師救駕。

李秀成答應立即回師,但是,他卻等到曾國荃屯兵城下三個月後才回天京。

而曾國荃卻在這三個月做了一件大事。

什麼大事呢?

修建了湘軍有史以來最笨、最牢固的營壘。

這個營壘,先是在天京城下挖一條深壕,不讓城內太平軍衝出來;再在開闊地帶釘上木樁,讓馬隊很難發揮衝鋒陷陣的作用;然後再挖一條深壕,阻止對手衝擊駐軍;再然後築起一道厚厚的土牆,作為最後一道屏障。

以上幾道防線等於在四麵八方給自己劃出一塊島嶼,曾國荃的五萬人馬,就生活在這個島嶼上,外加一條水道,可以獲得糧食、軍火接濟。

把自己這麼紮紮實實圈起來,難道圍著天京城好玩嗎?

不是,要攻人家,先保自己。

圍著你,我反正有吃有喝。而天京城呢,若是沒有糧草接濟,則是死城一座。

這就是湘軍與太平軍反反複複運用的軍事謀略,老得不能再老了的方法:圍城打援。

圍住你,困死你。

其實,曾國荃這五萬人圍天京,是一著非常冒險的棋。

首先,天京城本來就建得非常紮實,太平天國經營七八年來,處處加固,以湘軍的大炮很難轟開一個缺口。

即使你轟開一個小口子,人家可以立即修補好。

那麼,曾國荃為什麼要這麼急於屯兵城下,冒險圍城呢?

後來所有的說法都是:他想獨占攻克天京之功。自己先圍起來,不讓別人來圍了,五萬人是少了點,但至少別人不能插進來圍了。

事實上,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想法,而是整個湘軍的想法。

十年征戰,浴血奮戰,湖湘弟子,沒死的人身上都有傷疤,為了什麼?

為了最終衝進天京城。

頂子、帽子、銀子、娘子……

如果不為這些,誰願意出來送死?

所以,圍住天京城的湘軍,人人往好處想,士氣特別高昂。

麵對眼下形勢,有兩個人在提心吊膽。

一個是洪秀全,他嚴令李秀成回援,以解天京之圍。有人說洪秀全很昏庸,其實完全錯了。說他革命的理想太少了點,倒是十分恰切。

金田起義倉促,到永安剛好一點,他就迫不及待地找了三十六個娘娘。然後一路上,見到好女子就要擄到身邊。到了天京以後,各位將領知道他的嗜好,凡是外出打仗,必擄美女來進獻給他,還在南京城裏大肆選美。

他的王府也非常有特色,除了八十八個娘娘之外,其他的服務人員全是女的。

他不昏庸,他想做點事,但是女人睡多了,身體委實不爭氣了。

古人講了:女人是禍水。

其實,女人並非禍水,耽於女色的男人最終都糟糕,他們就嫁禍於女人。

楊秀清崛起之後也愛女人,大約是因為礦工出身,身體素質比洪要好,所以精力還是比較旺盛,加之軍事上,確實比洪秀全本事要大,所以,他就從內心看不起這個隻會玩女人的天王了。

洪秀全驚得出了一身汗,花了好大的勁,才把楊秀清擺平。但從此之後,天國元氣大傷,他不得不振作起來,親自指揮全盤工作。

天國後期的洪秀全,確實想來個鷂子翻身,但事業時好時壞,弄得他顧此失彼。他又把政事交給族弟去打理,自己回到女人堆中苟且偷歡。

但是,曾國荃兵臨城下,求生的欲望,讓他不得不急催李秀成速來救駕。

另一個提心吊膽的人是曾國藩。與胞弟的性格不同,他做事一向講究四平八穩。而對孤軍深入的曾國荃,他非常著急,非常擔心。

7月,李秀成率領二十萬大軍,對吉字營進行反包圍。因為李秀成號稱六十萬,而當時的情報工作又不是十分準確,數倍之敵圍住曾國荃部,讓曾國藩夜不能寐。

於是,惡戰開始了。

這場戰爭一共打了四十六天。

這場戰爭,像一個室內劇:天天上演著差不多一樣的情節。雙方上演著衝鋒,反衝鋒,包圍,反包圍。唯一的亮點是:有一次,太平軍挖地道,終於炸開了一個缺口,這太可怕了,幾十萬軍隊從這個缺口湧進來,炮火就沒有什麼用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肉搏。

肉搏這種不要技巧的格鬥,一比一,看誰的力氣大;二比一,除非練過武;三比一,就基本不靠譜了。

真實的格殺,完全不是理論上的這一套,何況還有許多逃兵。

這一次,讓曾國荃心都吊到嗓子眼了。隻要缺口堵不住,五萬人全部完蛋。他顧不上指揮了,親自上陣,率眾人衝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