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3 / 3)

記曰。大論雲。四大為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病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風起故。熱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火熱相。地堅相。堅相故難消。難消故能起熱病血肉筋骨脈髓等是地分。除其業報者。一切法皆和合因緣而生也。輔行雲。四大不順者。行役無時。強健擔負。搪觸寒熱。外熱助火。火強破水。是增火病。外寒助水。水增害火。是為水病。外風動氣。氣吹火。火動水。是為風病。或三大增害於地。名等分病。或身分增害三大。亦是等分病。屬地病。飲食不節亦能作病。如薑桂辛物增火。蔗蜜甘冷增水。梨增風。膏膩增地。黃瓜為熱病而作因緣。即是噉不安之食。而生病也。古雲。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此之謂歟。

無常老病。不與人期。

上句明三相。下句明無主。三相本空。原無有我。何能作主任情與之期尅。除其識心達本者能之。昧者不覺也。無常者。謂本無今有。暫有還無。乃剎那不住之謂也。從出胎來。至壯至老至病。乃至命盡。於其中間。念念遷流不住。故曰無常。亦死之異名。老者根熟衰耄。形枯色悴。精神昏昧。髮白麵皺。將死不久之謂也。病者。四大不調。四百從生。身力疲敗。飲食不安。精神減損。坐起須人。故名為病。若以法次第相因。則死在後。今以無常一法。體徧一切。該於生老病死諸法故也。

記曰。新新不住。念念不停。謂之無常。經雲。無常力大。迅速過於山水。折論雲。無常有三種。一念念壞滅無常。二和合離散無常。三畢竟如是無常。

三生滅時速

朝存夕亡。剎那異世。

上句言現生。下句言後世。此二句並釋無常義。下更以霜露等喻明。言剎那者。時之極速也。謂人臨終捨壽。隻在最後一剎那頃。即諸根壞日。識遷離際。捨此故身。別受餘質時也。識謂第八識。去居殿後。來為先鋒。一剎那間。攬父母精血住胎藏中。為生死之根。苦果之源也。

記曰。識有八種。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

譬如春霜曉露。倐忽即無。

上句設體。下句釋性。以霜露遇日即消。體既不堅性亦非常。譬如者。設況之詞。倐忽者。暫有而無也。

記曰。本文二句。是釋朝存夕亡一句。總明時速也。倐者。速疾也。宗鏡雲。雖年百歲。猶若剎那。如東逝之長波。似西垂之殘照。擊石之星火。驟隙之迅駒。風裡之微燈。草頭之朝露。臨涯之朽樹。爍目之電光。若不遇於正法。必永墜於幽途矣。

岸樹井藤。豈能長久。

上句出體。下句釋義。臨崖之樹非長。二鼠侵藤豈久。大集經雲。昔有一人。避二醉象。緣藤入井。下有三龍吐火張爪。彼即懸藤而住。上有黑白二鼠嚙藤將斷。傍有四蛇欲螫。其人仰望。二象已臨井上。憂惱無托。忽有蜂過。遺蜜五滴入口。是人唼蜜。全忘危懼。今以二醉象喻生死。藤喻命根。入井喻無常。二鼠喻日月。四蛇喻四大。三龍喻三毒。五滴蜜喻五欲。三毒乃三惡道之因。故藤一斷。即有墮落之患矣。

記曰。本文二句。釋不與人期一句。斯明年月日速也。身似臨崖樹。業風一至。非力能挽。命如井中藤。日月時虧。使人不覺岸樹是年不長。井藤是日月之速。言井藤者。是井邊所生之藤。或雲。樹根。井謂丘墟枯井也。羅什法師曰。昔有罪人。怖罪逃走。王令醉象逐之。其人怖急。自投枯井。雲雲。三毒者。貪嗔癡也。三惡道者。地獄餓鬼畜生也。五欲者。色聲香味觸也。或以財色名食睡為五欲。謂眾生迷於五欲少樂。全忘生死危險諸苦也。

念念迅速。

念。謂凡夫生滅心之妄念。前念未滅。後念續生。念念生滅。如燈燒炷。起滅不停。如是生滅迅速之相。非具慧眼者莫見。

記曰。此明念速也。妄念。故生滅不停。真心。則常住不遷。

一剎那間。轉息即是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