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睺羅
此雲覆障。亦雲執日。
縵衣
縵者。總為一幅。並無壇隔割截之相。凡受十戒者。皆著此衣。今以法末人訛。不解沙門所宜之服。至令沙彌披著此比丘五條七條之衣。故百一羯磨雲。求寂之徒。縵條是服。而有輒披五條。深為罪濫。神州之地。久扇斯風。此成非法。勿令披著也。
翻
翻者。謂翻譯彼西國之言。而為此方東華之語。
六和敬
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
四大
一切眾生。具此四大。一地。二水。三火。四風。堅屬。地濕屬水。煖屬火。動屬風也。
六情根
眼。耳。鼻。舌。身。意。
三德
法身。般若。解脫。
四辯才
捷疾辯。廣大辯。甚深辯。無盡辯。
念慧
身。受。心。法。四念處也。
除蓋
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蓋。疑蓋。
五根力
一信。二精進。三念。四定。五慧。
如意足
一欲。二精進。三心。四思惟。
六通
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
七覺意
一擇法。二精進。三喜。四除。五捨。六定。七念。
八王道
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
三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
九種禪
一自性禪。二一切禪。三難禪。四一切門禪。五善人禪。六一切行禪。七除煩惱禪。八此世他世樂禪。九清淨淨禪。此九禪。菩薩乃得之。
十力智
一是處非處智。二業智。三定智。四根智。五欲智。六性智。七至處道智。八宿命智。九天眼智。十漏盡智。此十智。唯佛乃具也。
三惡道
地獄。餓鬼。畜生。
堰瀆
上音燕。以物壅水也。下音讀。江河淮濟也。又溝也。
墾
音懇。開闢鋤墾。傷物也。
販
翻字去聲。賤買貴賣也。
狎
音洽。親近也。玩熟也。
貸
音泰。借也。施也。
遺
音位。餽贈也。
盥潄
上音管。下獀字去聲。
嚼
牆字入聲。
澡豆
一切大小豆為末。以澡除垢膩也。
抖擻
上音鬥。下音叟。
畔睇
此雲禮敬。舊謂之和南。
弆
音舉。藏也。
七七尋
八尺為一尋。沙彌不白師。得在界中四十九尋內經行。不犯。
搨
音塔。
噴嚏
上[歕-卉+土]字去聲。下音帝。
洟唾
上音剃。鼻液也。下拖字去聲。口液也。
謦
卿字上聲。
齅
休字去聲。
蹲
音存。
七遍
登廁。洗淨。去穢。淨手。各念呪七遍。其呪備在諸經日誦。並諸餘處。
分衛
即乞食也。
伽陁 梵語伽陁。此雲頌。謂是佛所說頌。若讀誦時有大威力。或至河池泉井處。洗浴飲水之時。或暫於樹下偃息。取涼而去。或止客舍。或入神堂。及壇場地。踐佛塔影。或時自影障蔽尊容。或大眾散時。或人城聚落。或禮拜尊儀。或每食罷時。或灑掃塔寺等事。皆須口誦伽陁。奉行獲福。若故心違慢。鹹悉得罪。伽陁曰。
世間五欲樂 或復諸天樂 若比愛盡樂 千分不及一 由集能生苦 因苦復生集 八聖道能超 至妙涅槃處 所為布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凡每食罷時。或誦飯食已訖偈。及所為布施者偈俱得。準如律教。若苾芻。苾芻尼。求寂男。求寂女。食了之時。皆須誦持欹拿伽他(即上偈頌)。隨於靜處。或坐或立。或可經行。先誦小經一紙。半紙。次誦伽他。諸以寺舍房宇布施眾僧。造寺之主。及護寺天神。國主百僚。師僧父母。因緣眷屬。及一切眾生。若先亡者。願生西方。見阿彌陀佛。或生兜率天。見慈氏如來。脫屣塵勞。悟無生忍。其現存者。願無病長壽。福智莊嚴。願我自身。無諸障惱。常持淨戒。不犯屍羅。於小罪中。心生大懼。於所犯罪。悉皆發露。盡未來際。不失信心。逢善知識。願生中國。離於八難。常存正見。至求解脫。恒與眾生。作不請之友。即以此福。並施一切。同出有流。證無上果。若於每日。不作此念誦發願者。是懈怠人。不銷信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