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菩提。非知識莫能開導。故須尋師訪道。生死長途。迷悟由己。故自當決擇。觀山翫水何益身心。誇示廣遠奚增道味。真為生死之人。又何暇於斯乎。
所到之處。歇放行李。不得徑入殿堂。一人看行李。一人先入問訊。取常住進止。方可安頓行李入內。
行李。或作行理通用。或雲裝包。即行囊。人遠行必有之也。寺製不同。規矩各異。禮無一定。事須見機。故雲取其常住進止。方可安頓入內。
衣鉢名相第二十四
五條衣。梵語安陀會。此雲中宿衣。
謂近身住也。
亦雲下衣。
謂三衣中。此為最下著者。
亦雲雜作衣。
謂院內作諸勞務時著也。
凡寺中執勞服役。路途出入往還。當著此衣。
作法長短。詳如大律。
搭衣偈雲。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不捨離。唵。悉陀耶。娑婆訶。
此偈。上二句出名義。下二句是發願。以因招果故。唵下字是呪密語。非名言可能釋也。然三衣名義眾多。或名忍辱鎧。謂能降伏眾魔故。亦名蓮花服。不為欲泥汙染故。亦名救龍衣。龍得一縷。不為金翅鳥所食故。今名解脫服。以生死煩惱由斯解脫故。又名福田衣。由能生眾善故。無上者。謂此衣具如上功能。天上天下。乃至九十六種外道之服。無能上於此衣者。故三世如來。皆著此衣而成道果也。餘義此不繁錄。
七條衣。梵語鬱多羅僧。此雲上著衣。
謂於常所服者。此在其上也。
亦名入眾衣。
謂入眾僧中時著也。
凡禮佛修懺誦經坐禪。赴齋聽講。布薩自恣。當著此衣。
布薩。此雲長淨。自恣謂自身有過。恣任僧舉也。
搭衣偈雲。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常得披。唵。度波度波娑婆訶。
戒壇經雲。五條衣斷貪身也。七條衣斷瞋口也。大衣斷癡心也。故華嚴經雲。著袈裟者。捨離三毒也。佛告阿難。過去諸佛弟子。著如是衣。未來諸佛弟子。亦著是衣。如我今日。以刀截成沙門衣。不為怨賊所劫。此是解脫服。福田之衣。若有眾生起一惡心。向三世諸佛。辟支羅漢。及著染衣人。獲罪無量。所以者何。壞色之衣。是賢聖標式。若能發心敬染衣人。獲福難量。我由信心敬戴之至。故得成佛。高僧傳雲。唐貞觀五年。安養寺。慧光法師弟子。其母貧窶。內無小衣。來入子房。取故袈裟作之而著。與諸鄰婦同聚言笑。忽覺腳熱漸上至腰。須臾雷震。擲鄰婦百步之外。土泥兩耳。悶絕經日。方得甦醒。所用衣者。遂被震死。火燒焦踡。題上背曰。由用法衣不如法也。其子收殯。又再震出。乃露骸林下。方終消散。是知受持法服。惠及三歸之龍。信不虗矣。又有一山居僧。在深巖宿。以衣障前。有異神來。形極可畏。伸臂內探。欲取宿者。畏觸袈裟。礙不得入。遂得免脫。如是眾相。難可具述。
二十五條衣。梵語僧伽黎。此雲合。亦雲重。
謂割截而合成。又重作也。
亦雲雜碎衣。
謂條數多故也。
凡入王宮。升座說法。聚落乞食。當著此衣。又此衣九品。下品有三。謂九條。十一條。十三條(二長一短)。中品有三。謂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三長一短)。上品有三。謂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四長一短)。搭衣偈雲。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廣度諸羣迷。唵。摩訶迦。波波叱悉帝。娑婆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