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汙手執持經。
因果經雲。觸手請經。當墮廁中蟲報。阿難請戒律論雲。僧尼白衣等。因讀誦經律論等。行語手執翻卷者。依忉利天歲數。受畜報二億歲。墮獐鹿中。恒被摺脊。苦痛難忍。若無記戲言。捉經律論。亦招前報。若安經像房堂簷前者。依忉利天歲數。八百歲受畜生報。二億歲墮豬狗中生。若得人身。一億歲恒常作客。棲屑不得自在。
對經典。如對佛。不得戲笑。
經是佛語。亦是佛師。故對經如對佛。一言一偈。千劫難逢。縱不解義。誦之亦種善根。故須特加尊重。律雲。慎無臥誦經。若纔覺疲倦。懈怠心生。即當痛念人命呼吸。如救頭然。又何暇於懈怠哉。
不得案上。狼藉卷帙。
帙音妷。經卷編次成夾曰帙。狼藉謂參差雜亂。不齊整也。
不得高聲動眾。
凡讀經。要知句逗聲法。華梵了然。若隨眾諷誦。聲宜調和。不得自恃。若自習學。聲須低小。勿動眾念也。
不得借人經看不還。及不加愛重。以致損壞。
經法是三乘人之父母。同加愛護。無有彼此。如有不敬損壞者。俱得慢法之罪。借而故心不還者。即得盜罪。經雲。借取與。必分明。無違期約。以失信道。
入寺院第九
凡入寺門。不得行中央。須緣左右邊行。緣左先左足。緣右先右足。
行中央則唐突。無尊敬儀。如世公府衙門。下官尚不得中進。況法王寶殿。而可不迴顧左右乎。當隨門夾舉足出入。緣左手邊。先舉左足。緣右手邊。先舉右足。大律雲。行時先下腳跟。後下腳指。平視直進。迴時合身總迴。西國寺圖雲。入出之時。悉轉麵向佛。若禮三寶。常念體唯是一。何者。覺法滿足名佛。所覺之道名法。學佛道者名僧。則知一切凡聖體同無二也。若入寺時。低頭看地。不得高視。見地有蟲。勿悞傷殺。當歌唄讚歎。不唾僧地。若見草木不淨。即須除卻。言寺者。嗣也。謂治事者。相嗣續於其內。故天子有九寺。漢明帝永平十年。天竺摩騰法蘭二法師。以白馬馱經像至洛陽。勅於鴻臚寺安置。次年敕於雍門外別建寺。以白馬為名。不忘其本。復名為寺。西國僧住處。名僧伽藍。此雲眾園。謂生長佛子之道芽也。
不得無故登大殿遊行。
殿安聖像。敬像如佛在。豈得無事遊行。
不得無故登塔。
塔無舍利佛像。尚不宜登。而況有乎。若為供養花幡燈等。登上無犯。故古德雲。無事不須登佛殿。等閑莫向塔中行。不因掃地添香水。縱有河沙福也傾。
入殿塔。當右遶。不得左轉。
右遶名吉。左遶名凶。凡遶佛遶塔。自東而南。即成右遶。非用自手為右。夫旋遶以敬慕佛為義。故當以佛為右也。文句記雲。左迴偏僻。以表惡也。右迴便易。以表善也。佛髮右旋。凡人左旋。故當從佛。
不得殿塔中涕唾。
僧護經雲。在佛僧淨地涕唾汙地。以是因緣。入地獄中。刀刖己鼻。火燒受苦不息。詳如經說。
遶塔。或三匝七匝。乃至十百匝。須知遍數。
凡敬遶塔像遍數。皆有所表。三匝表供三寶。除三毒。淨三業。滅三惡道。得值三寶。七匝除七支罪。得七菩提分。十匝除十使。得佛十力。百匝除百煩惱。得百法門。提謂經雲。長者提謂白佛言。散花燒香然燈禮拜。是為供養。旋塔得何等福。佛言。旋塔有五福德。一後世得端正好色。二得音聲好。三生天上。四得生王侯家。五得涅槃道。何因緣得端正好色。由見佛像歡喜故。何緣得聲音好。由旋塔說經偈故。何緣得生天上。由當旋塔時。意不犯戒故。何緣得生王侯家。由頭迴禮佛足故。何緣得涅槃道。由有餘福故。華嚴經旋塔偈雲。始欲旋塔。當願眾生。施行福祐。究暢道意。遶塔三匝。當願眾生。得一向意。不絕四喜。
不得以笠杖等。倚殿壁。